年10月末,侵华日军占领武汉后,其兵力、经济、后勤、综合国力各个方面的缺陷迅速凸显,中国抗日力量的综合实力得以上升。在此消彼长中,中日两军在各条战线上逐渐进入对峙状态,战场局势正如毛泽东所预料的那样发展。
此时侵华日军骑虎难下,想继续攻城略地,但奈何综合国力不支,日本民众已经陷入了缩衣节食砸锅卖铁的地步。停止攻城掠地就会被中国抗日武装力量“小刀放血”,也撑不起这样的消耗。因此,侵华日军只能在其占领区打一打治安战。
到抗战后期,日本法西斯如同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已经陷入了穷途末路的地步。此时日军大本营(原日本陆海军最高统帅机关)陆军部中佐参谋山崎重三郎发出绝望叹息:
世界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游击战争,但只有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进行的游击战,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他的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把日本百万陆军弄得团团转,在中国打败了日本人”
初露锋芒
太原保卫战结束之前,八路军初到战场,各项备战工作还没有到位。此时侵华日军尚未将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放在眼里。尽管八路军一一五师曾取得平型关大捷、一二九师取得夜袭阳明堡机场大捷、一二〇师取得雁门关伏击战大捷这些惊人的战绩,但没有让日军伤筋动骨。
年11月8日,山西太原被日军攻陷,国民党主力部队撤出山西境内后,侵华日军才发现,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才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对手。
虽然当时的日军兵强马壮、武器装备先进,但不论是在战略层面还是在战术层面,侵华日军都处在被动地位。日军攻占山西境内主要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后,时任日本陆军大臣寺内寿一本以为,日军可以充分利用山西的各种自然资源和交通条件,迅速南渡黄河,在短时间内占领中国全境。
当占领山西的日军紧锣密鼓地调拨物资、集结兵力准备南下的时候,不是铁路被破坏就是公路被破坏,日军派人抢修的时候,其人员经常遭遇冷枪冷炮袭击,本来也就几十公里的路程,却要这样走走停停浪费大量时间,严重影响大军的整体作战计划。
遭遇中国小股部队袭扰,导致后勤体系运转不畅时,日军只能加派人手,一边派人沿途看守,一边派人加强车队的火力。这样一来,能派到前线作战的兵力又要减少一部分。
很多日军在站岗过程中突然遭遇袭击,派兵前去搜索时啥也没见到,然而各师团频繁遭遇这样的袭击,搞得日军上下昼夜惶恐不安。更要命的是,侵华日军耗费了大量的真金白银攻占中国城市以后,常常是入不敷出。
因为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不如日军,每次打完仗,前线作战的日军所需的弹药、燃油、药品、武器装备这些重要物资都无法通过打赢战争的方式得到就地补充,基本上都是要从其大后方输送,而运送这些物资的队伍频繁遭遇伏击。
日军花了一大笔巨额学费和近20年时间从德国学来的闪电战理论和大纵深突破理论这些集群战术,用来对付国民党军队还有点作用,用来对付八路军,根本就是中看不中用的“屠龙战术”。
八路军作战毫无规律可言,飞机坦克重炮这些东西没法发挥出火力优势。八路军在暗,日军在明,要是一直这样下去,整个日本迟早会被中国拖垮。
日本法西斯被迫战略退缩
武汉会战结束后,因为有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全面抵抗加上其他抗日武装力量的抵抗,侵华日军只是在战术上取胜,在战略上却败得一塌糊涂。此时日本法西斯改变了战略计划。
为了避免在中国战场上无功而返,日军大本营对中国抗日军民采取了因人而异的伎俩。对国民党抗战派采取战略威慑的手段,能打则打,打不了就恐吓。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与中国当时实力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发生直接对抗,避免全面溃败的风险。
对国民党软骨头派则采取拉拢的手段,许以高官厚禄。试图“以华制华”的方式削弱中国抗日力量。以汪精卫为代表的软骨头派就这样认贼作父,跑去侵华日军手底下当儿子了。
对于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侵华日军采取围困的手段,对日占区实施杀光、抢光、烧光手段。挖深沟筑堡垒以切断交通,分割围困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甚至不惜使用毒气弹、细菌弹这些反人类的武器。
对于其他领域的知名人士,通过软硬兼施的方式拉拢,收买不成则想设计杀害。曾经在上海滩叱咤风云一时的黑社会三大亨当中,张啸林甘愿卖国求荣,这给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造成了一定阻碍。假若没有这些软骨头的汉奸,侵华日军绝不会撑到年才投降。
此外,日军还试图通过调整与其他列强的关系,迫使世界各国承认其占领中国部分领土的事实,使其能够腾出时间来“消化”那些通过武装抢劫得到的地盘。
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承认了自身在战略上失败的事实,只能在战略上采取退缩模式。但其骨子里无时无刻不想吞并中国。
百万日军被毛泽东弄得团团转
在武汉会战打响之前,毛泽东多次详细地指出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结局,并在战略上和战术上指出了中国军民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具体思路和方法。毛泽东的兵学巨作《论持久战》一经发表,迅速获得国内外广大战略学家、军事专家的高度赞扬。
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各有一本英文版的《论持久战》;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也有一本俄文版的《论持久战》;素来嫉恨我党的蒋介石都公开对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拍手称赞。
在此背景下,毛主席也调整了我党的抗战计划。首先,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根据地,不断壮大抗日队伍。其次,部队化整为零打游击,重点打击日军,拉拢伪军。最后,打击日本经济体系。
在此背景下,不仅仅是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地方抗日游击队,就连国民党各派系、土匪黑社会武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都不断派兵袭击日伪军,搞得侵华日军疲于应对。
日本法西斯为了全面占领中国,在年末就已经陷入债台高筑的局面,已经无力偿还外债,只能采取“以战养战”的手段维持局面。
但在中国战场上,由于各方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在日军后方实施袭扰,日本侵略者很难将抢来的各种战略物资运送到其后方变现,“以战养战”的计划也很难实施。无奈之下,日本法西斯只能勒紧裤腰带,让侵华日军在日占区内打治安战。
此后,日军每次发起大规模行动,不论是军事行动还是非军事行动都等于是在使用“七伤拳”攻击他人,结果就是伤人一千自损八百。总之,日军即便是集结了绝对优势兵力,顶多只能在战术上取胜,占领一些城市和重要交通路线,但始终无法改变其后勤补给体系受袭,直接经济损失惨重的局面,始终没有实现其战略目的。
我党抗日武装力量发展壮大后,在战术上显得更加灵活,以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为例。此处根据地下辖多个县(当时的县级行政区比较小,只有当今两三个乡镇),每个县游击队每天的作战任务是消灭一个敌人。
侵华日军本就兵力不足,加上部队分散,拿我军分散在各县的游击队没办法,每个县每天集中所有人力物力去毙伤一名日军,难度不大,一个月下来,整个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就能消灭日军一个旅团;一年下来,侵华日军就损失两三个师团。
日军经不起这样的损耗,只能不断收缩兵力四处寻找我军主力,但我军敌后游击队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不会集结兵力,平时都是以班排为单位,充分利用山岳丛林、河流湖泊的掩护,与大股日军进行周旋。
企图围剿我敌后抗日武装力量的日军投入的兵力若是太少就容易被我敌后抗日武装力量一口吃掉。若是投入大量兵力,其行动意图又很容易被我军提前发现,从而提前做好准备。日军每次实施围剿行动的时候,不仅是无功而返,而且血本无归。就这样,侵华日军始终都处于被动局面。
当侵华日军被中国军民运用毛泽东主张的游击战打得团团转的时候。为了扭转处处被动的局面,也曾效仿我军游击战术,将大批受过特殊训练的特种部队派到前线实施反游击作战。但毛泽东的游击战是以正义为基础,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上的兵法精髓,日本法西斯侵略者是永远也学不会的。
在长年累月的交锋中,侵华日军越打越穷,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越打越强。最后,日本法西斯主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其称霸世界的计划落空,以至于日军大本营的中佐参谋山崎重三郎不得不发出上述绝望的叹息声。
当然,就算是日本法西斯占领中国东北后,按照石原莞尔的不扩大事态计划,没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样也避免不了覆灭的命运。因为中国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一个在存亡时刻甘愿奉献牺牲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