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福来白癜风保健液 https://m.39.net/disease/a_9381078.html都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
不光咱们国家这样,外国那些富裕家庭“穷孙子”的情况也频繁出现。
第一代创造,第二代继承,第三代毁灭。
这就是很多富豪家族三代人的命运。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乔家。
01麻雀与晋商
老话说得好:“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
光绪时期,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不到万两,而山西40多个商人的总资产就有多万两,也就是说晋商的财富相当于国家一年的收入。
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晋商的土地、铺子等不动产。
那时候,一个县令一年的收入不过几百两,可山西的大掌柜每年就能挣两白银。可想而知,晋商的财力有多雄厚。
以前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百度李彦宏、融创孙宏斌、海航陈峰、富士康郭台铭(老家山西)......这些在商界呼风唤雨的人都是出自山西。
不过,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提起晋商,人们最先想到的还是乔致庸。
乔致庸的乔家,哪怕是在最鼎盛的时候,也并不是山西首富,为什么大家都认可他为晋商的代表呢?
一个关键原因:乔致庸代表了晋商的精神。
乔致庸父母走得早,他是由兄长一手带大的。
兄长继承家业后,一心一意让弟弟念书求功名。
谁知乔致庸刚考中秀才,兄长就因病垮倒下了。
没办法,他只好弃文从商,开始接手乔家的生意。
和其他商人不同的是,乔致庸喜欢读书,他将自己所学与经商之道结合起来,用儒术经营生意。
乔致庸识人有术、用人有道。
马公甫原本只是乔家铺子里的一个小伙计,不识字,乔致庸发现他是个人才。
等大掌柜告老后,乔致庸便直接提拔马公甫为大掌柜,给他提供资本,让他独立经营。
后来,马公甫没少为乔家赚银子。
阎维藩原本在蔚长厚票号分庄当经理,他和一个叫恩寿的年轻武官关系很好,恩寿升迁时需要一大笔银两,阎维藩自作主张,为恩寿垫付了10万两白银。
为此,阎维藩被人告发,受到了总号的斥责和其他人的排挤。
后来,恩寿当上了汉口将军,没过几年就归还了当年借下的银两,还为阎维藩所在的票号开拓业务。
但是,阎维藩经此一事后,不愿再留在蔚长厚票号,决定返乡另谋高就。
乔致庸知道阎维藩是个商界奇才,赶紧派自己的儿子备上八抬大轿,带着两班人马,在阎维藩回乡必经的路口前迎接。
大家在路口一连等了好几天,终于接到了阎维藩。
乔致庸的儿子请阎维藩坐八抬大轿,自己骑着马在一旁护送,阎维藩连连推让,乔公子却说,这是父亲特别交待。
阎维藩被乔家父子的礼遇感动不已,最后只好让八抬大轿抬着衣帽,算是代替自己坐轿,阎和乔两人骑马并肩而行。
阎维藩到达乔家之后,立即被任命为乔家大德恒票号的经理。
此后,阎维藩主持大德恒票号26年,即便是在战乱纷争的时期,也依然让票号保持兴隆,为乔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乔致庸还培养出了一个叫贾继英的人,中国第一任银行行长就是他。
一个好读书的商人,和一个不好读书的商人,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不在于谁挣得钱多,而在于谁能走得更高更远。
和其他普通生意人相比,乔致庸的思想明显更深刻、格局更大,考虑问题也更长远。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早年,乔致庸的爷爷乔贵发曾经和一个姓秦的商人合伙做生意。
论才能,秦老爷子比乔老爷子还更胜一筹,但是,当乔家子弟勤俭苦学的时候,秦家子弟却吃喝嫖赌、坐吃山空。
到了乔致庸这一代,乔家生意蒸蒸日上,秦家后人则连吃喝都成了难题。
乔致庸是生意人,见多了这样的场面。
如何才能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如何才能让乔家长久延续下去呢?
乔致庸苦思冥想,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唯有“让子孙成器”这一条路可行。
只有子孙成器,这个家族才能维持下去,不至于像秦家那般。
要想让子孙成器,就必须重视教育,而家庭教育又是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想明白了这点后,乔致庸做了一件事:完善家规。
02信义利
乔家原本就有家规,是乔致庸的祖父——乔家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制定的。
乔贵发不识字,穷得连媳妇都娶不上。
有一次,村里一个本家侄子娶亲,乔贵发好心好意去帮忙,谁知人家嫌他寒酸,当众羞辱了他一番。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乔贵发气得要命,干脆一气之下离开了家乡,出外谋生。
乔贵发先是在包头的一家当铺里做伙计,有了积蓄之后,他和一位姓秦的山西老乡合开了一间草料铺,接待往来商贩,顺便也卖豆腐、豆芽等杂货。
他们开业的早,再加上经营有道,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
后来,同行越来越多,乔贵发一看这样下去不长远,索性做起了粮食生意。
乔贵发在包头经营多年,生意蒸蒸日上,还取了个商号叫“复盛公”,人们常说“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意思就是复盛公的繁荣带动了包头的发展。
人老思故乡,乔贵发年近五十时衣锦还乡,在乔家堡建起了一座宅院,这就是乔家大院的雏形。
穷苦人家出生、曾受尽歧视的乔贵发,生前经常叮嘱儿孙:“莫要为富不仁欺压穷人”。
同时,他还留下训诫,要求儿孙经商讲“信义利”,意思是做生意首先要重视“信”、其次是“义”、最后才是“利”。
这一点,乔家后人牢记在心。
有一年,乔致庸发现铺子里有个伙计在胡麻油中掺假,他大怒,斥责那个伙计,“你这是想砸了咱们的招牌,砸了大家的饭碗吗!”
接着,乔致庸赶紧让人收回已经卖出的掺假麻油,全额退款。
宁可不赚钱,也不能坑人。
乔贵发留下来的训诫,既是经商之道,也是为人之道。
03六不准
乔贵发有三个儿子,其中老三乔全美是最能干的一个,乔贵发去世后,乔家大部分生意都由乔全美掌管。
乔全美曾制定“五不准”家规:不准吸鸦片、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冶游(不准男女同游)、不准酗酒。
之所以定下这“五不准”,是为了不让子孙后代染上恶习、败坏家业。
那时候,山西很多富户家里都有戏台子,唯独乔家没有,长辈们说怕孩子们看了之后玩物丧志、不思进取。
到了乔致庸这一代,他在父亲乔全美的“五不准”基础上,又加了一条:不准虐仆。
乔家对仆人一向宽厚,不仅不打骂虐待、恶言相向,还让他们吃饱穿暖,发足工钱。
逢年过节时,乔家会派人送米、面、肉、柴、煤等到各个仆人家中。
至于那些年纪大的仆人,还有赡养费可以拿。
乔家雇佣女仆,不找那种年轻漂亮的,只挑勤劳能干的中年妇女。
小伙计来到乔家之后,闲暇时可以和少爷们一起学习,不少伙计在乔家干上几年活后,学到了不少东西,表现出色的,还有机会被派到外面做事。
这个“六不准”是教导乔家子孙的处事之道。
乔家从乔贵发那一代开始,就格外重视子孙的教育问题。
乔贵发发迹后,他的其中一个儿子乔全义曾经考中秀才,其他子孙也都被送到私塾读书。
乔致庸就不用说了,秀才出身,直到老年时还手不释卷。
乔家给先生们的待遇非常优厚,每位先生身边至少有两名书童伺候着,吃穿用度和主人一样。书桌上的点心、零食每天不重样。
除了给先生们高额的年薪外,乔家逢年过节都会设宴款待他们。
先生平时要回家时,乔家派专车接送,主人们亲自送到门外,等先生的车离开之后,主人们才回屋。
之所以这样做,一是言传身教,从小就让孩子们懂得尊敬师长的道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先生们全心全意地培养孩子们。
人们总说尊师重教,“重教”的一大表现是什么?不正是尊师吗?
在当时的晋商各大家族中,数乔家的家教最严。
乔致庸晚年,夫人、儿子先后离世,他悲痛之余,仍然不忘严厉督促子孙读书,可见乔致庸对儿孙教育的重视程度。
04勤俭仁德
乔家家规中还有一条是乔致庸极为看重的,那就是“勤俭持家”。
他曾亲自拟写了一副对联,让人刻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农惜食非惜财,缘惜福。”
平日里,若是孩子们浪费粮食,就得跪在地上背诵《朱子治家格言》,背完认错之后才能爬起来。
乔家后人曾回忆道,自己从小就被教育不准浪费,吃饭时一粒米粒都不能丢。
大人告诉她,如果女孩丢米粒、把饭剩下,将来会嫁给脸上长麻子的丈夫。
乔致庸虽然要求家人勤俭节约,但是对邻里乡亲却毫不吝啬。
乔家门外,常常拴着三头牛,谁家要用就带走,用过之后再送回来。
光绪三年,山西大旱,无数灾民流亡他乡,饿死的百姓不计其数,老话说“光绪三年,人死一半”,说的就是这个事儿。
在危急关头,乔致庸组织家仆上街施粥、缩减家用开支,将省下来的钱全都用在赈灾救荒中。
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富户也纷纷出手救助灾民。
到了光绪二十六年,国家多灾多难,乔家所在的祁县再度遭遇饥荒,乔致庸开仓济粮,不仅给乔家堡的百姓分发粮食,对外来的饥民也施舍粥饭。
乡亲们如果没钱治病或者家境困难,只要找到齐家门前,就能得到帮助。
在后来的一次次历史事件中,乔家虽然日渐衰败,却并没有受到致命冲击,原因或许正在于此。
乔家不仅对乡里乡亲们广施恩德,对其他弱者也不吝仁慈之心。
日寇占领祁县之后,烧杀抢掠,唯独没有动乔家大院,只因当地天主教堂的意大利神父在乔家大院门口挂上了一面意大利国旗。
那个神父为什么会出手相助?
据说是因为在义和团运动中,乔致庸保护了7名从太原仓皇出逃的意大利修女,还用车悄悄护送她们到安全的地方。
所以,意大利神父感念乔家恩情,乔家大院这才得以免遭劫难。
光绪三十三年,乔致庸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享年89岁。发丧当天,方圆百里的民众来为他送行。
据说乔致庸晚年更加坦荡豪放,依然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让人敬佩
05体面收场
乔致庸共有6个儿子,11个孙子。
在挑选接班人方面,他用尽心思。
长子和次子个性豪横,不能委以重任;三子稳重老实、不堪大用;四子愚笨、不善应对;五子是个书呆子;六子体弱。
数来数去,这几个儿子都不是理想的继承人。
唯有长孙乔映霞,聪明伶俐、重信义、能力强,和乔致庸颇为相像。
事实证明,乔映霞这个人精明能干、敢作敢为、思想激进,的确是个不错的继承人。
但是,时局动荡,国不成国,就算乔映霞再怎么出色,乔家又怎么可能得以保全?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辛亥革命爆发后,乔家商号是第一个遭到抢劫的。
别人欠乔家的欠款收不回来,可乔家欠别人的却要如数还清。
为了维护信誉,乔家的票号几乎全部关张。
辛亥革命期间,清政府强行从票号借走万两白银,后来清政府灭亡,这些钱自然也收不回来。
军阀混战时期,乔家又成了被敲诈的对象。
民国时,乔家曾有过一次翻盘机会,当时,山西境内发行过一种钞票,叫晋钞,后来中原大战,阎锡山落败,晋钞迅速贬值。
如果这时候,乔家票号按市价兑付存款,不仅没有违反商业规则,还能从中大赚一笔。
但是,乔映霞不愿意做这种买卖,他说:
“就算票号倒闭了,咱们自己人也不至于沦落到衣食无着的地步,可若是咱们赚了这笔钱,那些储户们就会被逼上绝路。”
最终,乔家做了一笔最大的赔本买卖。
这次变故之后,乔家的生意雪上加霜,不仅老底耗尽,还造成了30万两白银的亏空。
抗日战争时期,乔家的店铺几乎全部被日伪军霸占,损失殆尽,再也没有当年富甲一方的气派。
在乔映霞之后掌管乔家的,是乔铁汉。
乔铁汉
乔铁汉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在各方面都很优秀。
乔家生意最后能体面收场,乔铁汉居功甚伟。
新中国成立后,乔家后人将包头的店铺低价转让给职工,把大部分房产平价出售给国家,还把一部分房产赠送给老掌柜们。
正是因为有这样出色的后人,乔家的故事才得以平稳落幕,不至于那么难堪。
如今,乔家已经传到第九代。
乔家后人中,大多数是公职人员,虽然都是工薪阶层,过着平淡的日子,但他们依然很重视教育。
家族中,博士生、研究生、大学生层出不穷,虽然乔家的生意已经终结,但是乔家的家训和家族精神却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其实,除了乔家之外,在我们国家,能绵延不绝、辈辈出英才的家族还有不少。
比如曾氏家族,比如钱氏家族。
仔细分析,这些家族之所以能绵延至今、而且代代人才辈出,不得不说是重视教育的功劳。
一个家族如此、国家更应该如此,只有将先人的优良作风传承下来,重视子孙的教育问题,才能保持经久不衰。
万贯家财有尽时,艰苦奋斗不可弃。
高墙大院今犹在,先人遗训当牢记。
顺便一提,投资拍摄《乔家大院》的,就是乔家第七代后人乔燕和。
当年这部电视剧火遍全国,不过,比起看电视,还是看书更有味道。
电视剧版的《乔家大院》只讲了乔致庸的生平事迹,其实他的孙辈故事更精彩,更多内容,尽在长篇小说系列《乔家大院》。
现在购买,还可以享受满减50的优惠!
乔家大院长篇小说系列(套装共2册)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购买
参考文献:
[1]蔡伟.乔致庸和他的后代[J].北方人,(6):3.
[2]蒋光宇.乔致庸的家训[J].经营与管理,(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