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太原8旬老人修复4万羽毛球面对质疑,依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间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未经授权,本文严禁公号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太原晚报官微商务合作——

太原晚报有奖报料热线——

在我们的身边

有这样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

他的名字叫晋水存

10年时间

他修复了多个破损羽毛球

自驾车行程上万公里

将它们义务送到偏远山区的学校

或贫困地区的人员手中

顶着压力和无数质疑

足迹踏遍祖国西南、西北的偏远地区

不计报酬不留姓名

一台老旧DV中记录了路途中的风光

晋水存年轻的时候

当过兵、站过岗、开过车

从太原溶剂厂退休后

爱上了羽毛球这项运动

看着微微受损的羽毛球就被丢掉

晋老实在于心不忍

于是开始收集被丢弃的球

公园里、运动场

马路边、废品收购站

都成了他常去的地方

他将被扔掉的羽毛球

逐个捡回并一一修复

修复的过程不算复杂

却需要大量的时间

先把球洗干净

将羽毛从损坏的球上拔下

插到另一个缺少羽毛的球上

修好的球看上去和新的没什么两样

多的时候一天要修复三四十个

这一开始就停不下来了

10余年的时间

晋老估算了一下

有4万多个羽毛球在他的手上重获新生

看着修好的球越来越多

晋老就想着把他们送给需要的人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部分修补工具

很多时候当我们心里只想着做一件事时

无法预料的问题就会一一冒出来

晋老在送羽毛球的过程中

遇到了非常多的质疑

最难的就是被捐助者的不理解

起初晋老的捐赠就是直接赠送

后来很多人知道后根本不相信

“谁会贴上油钱跑到那么偏远的地方送个羽毛球了?”

为了留一个凭证

也为了约束受益者能把球用在需要的地方

晋老每捐赠一所学校

就和对方沟通让他们在白纸上写一个收据

几年过去了

收据已经积攒了厚厚一沓

有非常正式的盖上了学校公章的收据

也有门房大爷随手写的一张纸条

有鼓励和感谢的寄语

也有敷衍了事的几个字

每一张

晋老都精心地收藏着

但不是所有的行程都有记录

在赠送的过程中

晋老多次遇到不愿写收据的情况

“要捐赠就把东西放下,收据我们不会写给你”

冷冰冰的话语无疑让人感到无奈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

他还是会把东西留下

不被家人理解也是问题之一

晋老的家有六七十平方米

除了必要的家具

能看到最多的就是羽毛球

阳台上、卫生间、过道隔断、客厅里

大包大包修复好的羽毛球被装进编织袋内

等待着送到需要的人手中

“都是因为你,家里堆得乱七八糟!

又送不出去,瞎忙乎!”

晋水存的老伴时常会埋怨他

晋老却有自己的理解

他是一位十足的环保志愿者

爬一趟华山沿路能捡几十个烟头

被丢弃的体育器材在他手中重获新生

好多穿戴都是儿子用罢的

“不是经济条件不好,就是不想看到浪费和污染”

说着晋老拿出一台老旧DV

上面记录了很多出行的点滴

一台莲花牌汽车

后备箱塞满了打包好的羽毛球

别人出去都是到设施完善的景点

晋老去的都是人迹罕至的贫困地区

云南、贵州、甘肃、青海、陕西

遍布晋老的足迹

他捐赠过的偏远山区的学校有40多所

起初只是他和老伴一起

后来子女担心老人的安全

就陪着一起去

有人会问了

七八十岁了还能开的动车,撇了哇?

能!

晋老有着让人羡慕的好身体

他说这都归功于修复捐赠这件事

收集被丢弃的球要走大量的路

修复羽毛球锻炼了大脑的灵活性

捐赠的过程让老人心情舒畅

加上当过兵为身体打下的好底子

80岁了

耳不聋、眼不花、腿脚利落

也不爱生病

和年轻人进行羽毛球对决时丝毫不弱

看着晋老硬朗的身体

不正应了这句话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太原晚报记者梁雅薇文/摄

责编孔莉萍

版式任蕾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