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太原晚报清明在汉代已有明确记载 [复制链接]

1#

清明,不仅是个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作为节日的清明,与古时的寒食节密切相关,在唐代才形成,而作为节气的清明,则早已被古人所认识,在汉代已有明确的记载。

清明节气,时间在春分之后。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4月5日左右。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宋代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说:“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荣茂盛的意思。正所谓:天气清澈明亮为“清”,万物欣欣向荣为“明”。清明时节,风和日丽,桃红柳绿,鸟语花香,万物生长,大地一片清洁明净,一改冬季万物枯*的寒冷景象。

“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唐代韦庄的诗句点出了清明节气的特点。“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的千古名句,生动勾勒出“清明雨”的图景。“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宋代*庭坚《清明》中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清明时节万物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清代郑板桥词句中一个“湿”字,将清明节气多雨阴湿的天气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东汉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就在清明时节安排了许多农事活动,如:“令蚕妾治蚕室,涂隙穴,具槌椅箔笼。清明节后十日,封生姜。”清明时节,各地有不少农谚,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下种,谷雨插秧”、“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足见清明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此外,清明时节,自然界春意盎然,正是人们外出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插柳戴柳等习俗。

来源:《太原晚报》年03月25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