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如何控制不发展 http://news.39.net/bjzkhbzy/200613/7966140.html太原、榆次、太谷区域协同发展规划
第一节太原、榆次、太谷功能统筹协调
总体策略
(1)以都市区为平台,合理确定城市发展定位
榆次、太谷均处于太原都市区范围,应根据与太原的区位关系以及自身的发展条件,分工协作,合理承担不同的功能。核心地区承担核心功能,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和产业升级。外围地区主动接受辐射,加强功能对接,成为太原都市区的重要发展支撑。
榆次主城区与太原南部城区共同组成太原都市区的太榆中心城区,在空间区位上属于太原都市区的核心圈层,也是太原都市区的核心组成,应积极承担都市区科教、研发等核心职能,以发展都市制造、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
太谷作为太原都市区的外围新城,应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依托资源基础,发挥比较优势,走本地特色型与外来植入型相结合的发展之路,获得产业与功能的快速集聚。
(2)强化合作,互利共赢
加强太原、晋中一体化发展,形成合理有效的职能分工,推动太原都市区的高效发展。太原中心城市以发展面向区域的高端服务职能为主,榆次重点发展现代服务功能和都市制造功能。
推动潇河产业园区太原和晋中部分的协作,加强产业分工合作与产业发展统筹,避免双方恶性竞争,太原部分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装配式建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晋中部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现代智能物流、先进装备制造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对接交通,确保园区两部分的主次干道能够顺畅连接,统筹公交系统建设。
加强榆次、太谷产业协同发展,利用榆次的科研优势为太谷提供技改、研发服务;加强汽车等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延伸与整合,强化榆次与太谷的合作。
协同控制重大区域设施建设空间,确保设施建设;整合城市内部拓展与区域轴带的关系,加强区域交通、市*等基础设施的对接,促进榆次与太谷城镇发展空间的全面统筹。
功能统筹协调
(1)太原城区
太原承担高端职能,是国家煤炭能源服务、科研创新中心,国家重要的新材料和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河中游经济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山西省*治、经济、文化与科教中心,山西省旅游服务与集散中心。
(2)榆次
榆次是太原都市区的核心组成,与太原共同构筑省域城镇与发展的主中心,承担都市区部分专业化的中心服务职能和先进生产功能。是承担物流集散、教育、旅游服务职能的太原都市区副中心;以汽车、机械制造、能源化工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文化与生态交融的宜居城区。
(3)太谷县城
山西“农谷”核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山西省现代农业和新型加工业基地,晋商传统文化发展的策源地。
服务于山西”农谷”,以山西农业大学为核心,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高新技术服务、农业创新创业企业孵化、农业人才培养和聚集四大功能,创建全省农业服务现代化示范,引领示范、辐射带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以晋商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文化教育、旅游休闲、商贸流通、食品饮料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一般加工制造等为主的太原都市区外围新城。强化地方特色文化,强化基础教育职能,营造良好的生态人文环境,构建独具吸引力的休闲度假区和精品宜居城市。
第二节太原晋中一体化规划
空间布局协调
落实太原都市区空间发展要求,对接太原空间结构;推动主城区与太原的小店地区的空间衔接,共同构建太原都市区的太榆中心城区;与太原共同建设潇河产业园区,沿潇河南北岸建设潇河产业园区的晋中起步区,重点发展现代智能物流、新能源汽车配套、生物医药等产业。
对接太原中心城区的东部城市拓展轴,结合晋中站建设城市中心,向南延伸都市区的辐射带动力;对接小店联系轴,建设北部新城中心,承接武宿中心的辐射。
落实都市区生态格局,对接太原龙城大道南生态廊道,将其延伸至乌金山森林公园,与太原晋阳文化生态区相连,作为都市区双城间的生态隔离。结合潇河生态绿地建设,对接太原新城南生态廊道,将其作为控制都市区南部新城发展的界限。
交通系统协调
(1)对外交通系统一体化组织
在太晋都市区东部及南部构筑G、G绕城线,与都市区内5条快速路衔接,分别为南北向汇通路-太原建设路,太原东环快速路—晋中综合通道;东西向太旧快速路、龙湖街、环城南路,形成太原—晋中都市区组织南向、东向进出城交通及过境交通的通道。
(2)快速路系统对接
构建太原—晋中城区间“四横两纵”快速道路对接。
“四横”:①太旧高速在太原、晋中城区内部改造为太旧快速路;②晋中龙湖街与太原化彰街东西贯通;③晋中环城南路西延与太原南部迎宾路衔接;④连接潇河产业园区晋中起步区和太原起步区的小牛线。
“两纵”:晋中综合通道向北衔接太原东环快速路,汇通路对接太原建设路。
(3)主干路对接
晋中中心城区与太原中心城区间共计规划“九横四纵”主干路对接。
主城区在龙湖街路以北规划5条东西向主干路对接,由北到南依次为龙城大道、鸣谦大街、文津街、大学街、杨盘街-汇丰街;在龙湖街快速路以南规划迎宾街—迎宾西街、创业街2条主干路对接;潇河产业园区晋中起步区滨河南街与太原起步区敦化街对接、小赵南街与紫林路对接。
晋中站地区有太原宿中路、机场东路往南衔接晋中迎宾西街;太原马练营路衔接晋中环城南路快速路。
(4)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一体化
晋中中心城区建设多条轨道交通线与太原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系统衔接,形成太原—晋中一体化轨道交通系统的骨架。
Y1号线:与太原1号线衔接,由枣园路南延,跨太旧快速路并沿铁路东侧至文华街,沿文华街向东至中都北路,沿中都北路向南经中都路至顺城街,沿顺城街向东至锦纶路,沿锦纶路向南至城东客运站枢纽。
Y2号线:衔接太原2号线,由小店向东延伸沿迎宾街向东延伸至城区东端。
Y6号线:由太原6号线在龙湖大街引入,并延伸至城区东端。
Z1号线:在潇河产业园区北部与太原共建,连接潇河产业园区太原起步区和晋中起步区。
Z4号线:太原1号线的向南延伸线,经晋中站沿综合通道向南延伸至潇河产业园区晋中起步区西侧。
Z5号线:晋中Y1号线经潇河湿地公园延伸至潇河产业园区晋中起步区东侧。
(5)公交系统布局对接
在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前,在轨道交通线路经由的机场东路、文华街、中都北路、中都路、迎宾街等道路上实行公交专用道系统。
除此外,在环城西路、顺城街、汇通路等道路上实行公交专用道系统,与太原公交专用道系统对接。
(6)公交运营组织对接
在晋中站、现榆次站、北部新城中心等处布局公交枢纽,加强与太原武宿机场枢纽、小店枢纽、小店南枢纽、太原南站枢纽、太原站枢纽、晋祠枢纽等公交枢纽间的公交线路布设,增进太原—晋中间公交系统运营组织一体化。
规划期末,与太原之间公交出行比例不低于30%。
市*系统协调
(1)设施协调、优势互补
晋中市中心城区在保证本地水源供水能力、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及提高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比例的基础上,应与太原市加强协调引*供水工程建设,保证城市的发展。
瑞光热电厂二期扩建后,新增供热能力应作为晋中市中心城区和太原市区的城市热源。
(2)廊道统筹、注重安全
统筹协调“石家庄-太原”成品油管道、“大盂-平遥”天然气长输管线等区域管线迁建问题;在榆次区太旧高速北侧、龙城高速东侧预留“石家庄-太原”成品油管道、“大盂-平遥”天然气长输管线、“大盂-平遥”天然气长输管线复线以及太原绕城高压储气管线等区域型管线管位。
除局部kV线路进行入地改造外,太原、晋中两地应统筹保护现状“kV太原侯村变电站-kV晋中福瑞变电站线路”、“kV太原马庄变电站-kV晋中福瑞变电站线路”、“kV太原马庄变电站-kV太原小店变电站线路”高压廊道用地。
第三节榆次、太谷统筹协调规划
空间布局协调
总体形成“两带两轴”的空间结构。
两带即国道发展带和太太路发展带。其中国道发展带是区域大运综合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主城区和太谷组团为重要支撑,同时串联综改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晋中部分)、东阳、胡村等重要组团。太太路发展带向北衔接太原都市区中部城市拓展轴,串联太原南部城区、潇河组团、水秀组团和太谷组团,引导太原都市区有序拓展。
结合现状城镇发展基础,依托高速公路、国道等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形成太长发展轴和太旧发展轴,强化核心组团与外围城镇节点之间的联系,构建高效、有序发展的空间结构。
城镇发展协调
(1)主城区
主城区是与太原同城发展的省域核心;山西省中部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基地;山西省以机械装备、汽车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山西省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和研发培训基地;品质优良、文化底蕴深厚的宜居城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教育科研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的建设,完善区域服务职能。充分利用机械装备、食品加工等产业雄厚的基础,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通过上下游的产业链关系,联动太谷等周边地区,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2)潇河产业园区(晋中部分)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重要现代产业园区,能源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山西省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等高端产业承载区。
立足科技创新城核心区能源科技创新优势,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先试,带动太原都市圈的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成以新能源汽车配套、循环经济为主的产业组团。
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引入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建成煤炭专业化物流中心,成为煤炭及相关产品的集散、转运中心。
(3)太谷组团
山西“农谷”核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山西省现代农业和新型加工业基地,晋商传统文化发展的策源地。
服务于山西”农谷”,以山西农业大学为核心,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高新技术服务、农业创新创业企业孵化、农业人才培养和聚集四大功能,创建全省农业服务现代化示范,引领示范、辐射带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以晋商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文化教育、旅游休闲、商贸流通、食品饮料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一般加工制造等为主的太原都市区外围新城。强化地方特色文化,强化基础教育职能,营造良好的生态人文环境,构建独具吸引力的休闲度假区和精品宜居城市。
交通系统统筹规划
(1)提升对外交通辐射能力
规划太郑客专在太原-榆次-太谷段与大西客专共线,通过太谷西站分别至西安、郑州两个方向,相应提升晋中站、太谷西站面向长治、郑州、西安等方向的区域可达性。
规划新建太原-昔阳-*骅高速公路,新增G、G及多条公路联络线,实现重要公路改造升级,形成主城区向七个方向的对外公路快捷联系,相应强化榆次枢纽中心性功能;强化太谷组团与大运、太长、太原-昔阳-*骅等多条高速公路衔接,以G、G等为骨架,实现面向区域的便捷联系。
(2)统筹对接公路/道路系统
强化太原、主城区、太谷组团之间交通联系,同时加强主城区与太谷、协调区内主要城镇间交通联系,增加通道数量,提升道路级别,共同构筑一体化的交通体系。
规划在主城区与太谷组团之间,形成榆祁高速-太太路(S)、G、G外绕线-太太路(S)三通道便捷联系,带动沿线综改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晋中部分)、胡村、水秀等组团发展。规划太谷组团与太原之间,形成太太路、G等多条公路对接,便于承接太原对太谷组团及周边组团的辐射带动。
完善以主城区为中心的公路网络,规划利用太旧高速、榆次-昔阳高速、太长高速等高速公路和G、S、S、S等干线公路,实现主城区与协调区内主要城镇对接联系。
发挥太谷组团面向太谷县域主要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利用G、G、S等干线公路,提升主要城镇交通可达性,凸显太谷组团作为协调区交通组织副中心功能。
(3)利用城际列车密切铁路客运联系
规划利用大西客专开行城际列车,强化主城区与太谷县之间的铁路客运服务水平。远景利用南同蒲线及相关场站设施,发展榆次城区联系协调区内沿线城镇及太谷组团的市域轨道系统。
建立晋中高铁站、太谷西站与协调区内主要城镇的公交化客运服务,扩大主要铁路客站的服务腹地范围。
(4)实现公交客运一体化
依托榆次火车站、公路客运站、晋中高铁站等交通枢纽,拓展公交服务功能,新增公交线路,进一步强化主城区与太原市间公交服务水平,建立主城区与太谷组团、潇河产业园区(晋中部分)、东阳镇、胡村镇等的公交化联系。
依托太谷站、太谷西站等交通枢纽,在增强与太原市、主城区公交联系的同时,强化面向水秀、胡村、范村、小白、任村等主要乡镇的公交服务。
(5)合理布局物流设施
与产业及对外交通设施布局相结合,统筹考虑物流中心布设。在主城区划形成北六堡区域性综合物流园区、城东地区性物流中心及潇河产业园区(晋中部分)的煤焦专业化物流中心。
在太谷结合产业园区功能,在太谷站东侧及水秀、胡村等交通便利、产业集聚的重点园区布设物流中心。
市*基础设施协调规划
(1)供水工程
晋中市供水水源应结合当地水源类型以及用水形式统筹规划,应稳定本地水资源利用,加快区域协调调水工程建设,并以非常规水资源进行水源补充,缓解水资源压力并改善水环境。
主城区第一水厂停产备用;第二水厂、第三水厂设备更新,提升现状供水能力;保留第四水厂。加强太榆协调的引*外调工程以及再生水回用。
太谷组团扩建杨家庄水厂,同时新建城南水厂,水源来自东山引水工程。
潇河组团新建一座产业区联合供水水厂。
其余周边乡镇,可依据“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的思路,尽量将主城区和县城供水管网延伸到周边乡镇,统一解决农村用水需求;对于位置比较偏远,人口相对稀疏的个别村镇,可以优先考虑自备水井的供水,待条件成熟时再发展统一供水。
(2)排水工程
主城区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榆次老城内原有的合流制管道逐步改为雨水管道,另外重新铺设污水管道。太谷组团古城及旧城区改造成截流式雨污合流,新城区雨污分流。根据科技创新城的气候特点和地形条件,规划采用完全雨污分流制。
主城区规划取消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建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新建高教园污水处理厂,同时新增污水再生回用设施。
扩建太谷组团污水处理厂,同步完善排水管网建设。
潇河组团新建一座污水厂。
(3)供电工程
适时扩容瑞光热电厂、国电榆次热电厂、中煤京达余热发电厂;在太谷组团及潇河组团预留太谷热电联产项目用地;扩容kV福瑞变电站、扩容kV晋中变电站、适时新建潇河组团kV变电站。
保留现状主城区北部太旧高速公路北侧高压走廊,控制宽度为-米;保留主城区西部kV高压走廊,该走廊潇河以北不再新增输电线路,控制宽度为米;依据《山西省科技创新城主题区总体规划》,考虑对穿越潇河组团内的kV高压线路进行局部改线;潇河组团以南高压走廊宽度按米控制;太谷县阳邑乡、侯城乡等乡镇预留新增kV高压走廊用地,控制宽度为米。
(4)燃气工程
协调发展区以“陕京二线大盂—平遥”输气管线天然气及“长治-太原”煤层气管线煤层气为主要供气气源。
统筹协调发展区内乡镇气源建设。乌金山镇、潇河产业园区(晋中部分)天然气管道统一纳入主城区天然气管网建设;主城区周边什贴镇、北田镇、东阳镇、长凝镇以中心城区LNG储配站、天然气次高压调压站等为气源。
将太谷现状门站迁建至水秀乡西北侧,平川地区临近县城的镇区及水秀工业区、胡村工业区、南山医药园区等以太谷天然气门站为气源。
协调区内其余山区乡镇及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采用液化石油气、集中或小型分散式沼气池以及秸秆气化站供气。
对穿越协调发展区城市建设用地的输气管线进行迁建调整。其余燃气长输管道予以保留,周边建筑与燃气长输管线距离应满足《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号》、《城镇燃气规划规范GB28》等规范要求。
(5)供热工程
主城区以瑞光热电厂、国电榆次热电厂及规划热源厂为主要热源,乌金山镇、潇河产业园区(晋中部分)统一纳入主城区供热管网;太谷组团以恒达煤气化余热电厂、农大调峰锅炉房为主要热源,并预留太谷热电联产、水秀热源厂等热源建设用地,水秀乡驻地统一纳入太谷组团供热管网;潇河组团以规划热电厂为主要热源;其余各乡镇驻地建议采用区域清洁燃煤热源厂为主要热源,锅炉单台装机规模不宜小于29MW;农村地区采用小锅炉房集中供热或节能吊炕采暖。
(6)环卫工程
规划原址建设杨梁垃圾综合处理场,包括:扩建现状杨梁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规模达到吨/日,处理方式以卫生填埋为主,焚烧处理为辅;改建杨梁医疗废物处理场,处理规模为5吨/日;新建杨梁建筑垃圾处理场一座,占地面积0平方米。
预测到年太谷组团垃圾产生总量为吨/日。规划在太谷组团城外新建生活垃圾处理场1座,设计规模吨/日,并预留扩建的余地。
▌文章来源:晋中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局网站如侵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