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郡王一代比一代能生,朝廷压力大,不得已修 [复制链接]

1#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一直给子孙灌输的思想,便是要团结自己人,老朱家的人必须相亲相爱,自家人的生活也必须保障。接着,他将儿子们分封为藩王,并定下明朝的宗室制度,给了宗室们极其丰厚的待遇。

朱元璋本人就有26个儿子,明朝建立之初,他自然是知道国家会往前发展,所以养这些宗室丝毫不费力。比如洪武九年时,他给亲王定下的岁禄是:“亲王,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皆岁支。马料草,月支五十匹。其缎匹,岁给匠料,付王府自造。”

但后来朱元璋发现,自己的孙子辈逐渐出生,其实朝廷养起来也是有压力的。于是洪武二十八年,他下令修改岁禄:“乃更定亲王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自后为永制。”

即便如此,朱元璋也没有想到,这样的制度最终会压垮明朝。后来明朝就有这么一支宗室,郡王一代比一代能生,导致朝廷压力越来越大,再这样下去怕是供不起了。最终,朝廷不得已只能修改制度,控制宗室人口。那么到底是哪一支宗室的郡王如此能生,吓得朝廷都怕了?

洪武三年,朱元璋开始分封藩王,其第三子朱棡被封为晋王,封地山西太原。根据明朝制度,朱棡嫡长子朱济熺就是晋王世子,将来会承袭晋王爵位,而朱棡其余儿子,则会被封为郡王。

洪武十七年,朱棡第四子朱济炫出生,晋王府随即将这个好消息禀告给朱元璋。本来明朝的规定是:“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及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但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后很高兴,于是口头许诺,将来要封朱济炫为庆成王。

一直以来,明朝的郡王封号都以地名而起,比如朱济炫的哥哥中有高平王、平阳王,弟弟中有宁化王、永和王等,这些都是根据地名册封的。但当时并没有一个叫“庆成”的地方,朱元璋却执意要将朱济炫封为庆成王,朱元璋为何要打破以往惯例?

史料中记载:“庆成王济炫,晋恭王子。其生也,太祖方御庆成宴,因以为封。”原来,当朱元璋接到皇孙出生的消息时,正好在举办庆成宴,庆成宴就是古代皇帝祭祀﹑封禅礼毕时,庆贺成功的筵宴。所以朱元璋一时兴奋,就决定用“庆成”作为新生皇孙未来的封号。

就这样,朱济炫成为明朝唯一不以地名为封号的郡王,让他自出生起,身上多了一份特殊。但他想不到,自己的子孙会以另一种方式,逼得朝廷修改制度,再次让庆成王这支宗室多了一份特殊。

宣德四年,首任庆成王朱济炫去世,享年45岁,谥号“庄惠”。《明实录》记载朱济炫有3个儿子,分别是朱美埥、朱美堟、朱美[土列]。他去世后,庶长子朱美埥袭封庆成王。

朱美埥袭爵后,他深知郡王的待遇远不如亲王,亲王岁禄一万石,郡王一下就降到二千石,将来他的儿子们又会降级封为镇国将军,岁禄就变成一千石了。所以要想增加收入,就得多生儿子,于是,朱美埥最终生了12个儿子,另外还有8个女儿。

朱济炫在当郡王的时候,便因“坐擅发驿马,纵军人为盗”遭到朝廷斥责。朱美埥在位的时候,曾擅自为自己其中4个女儿择婚,但按照规矩应当先向朝廷奏请,因此也受到斥责。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朝廷对于宗室的宽厚纵容,导致他们肆无忌惮,屡屡触犯法律。

可到这时候,朝廷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景泰七年,朱美埥去世,时年48岁,谥号“恭僖”。他去世后,庶长子朱钟镒袭封庆成王。而这位庆成王在子嗣方面,达到一个小高峰。

据《明孝宗实录》记载:“乙丑,晋府庆城王钟镒薨。王,恭僖王庶子,母王氏。宣德九年生,正统十二年封镇国将军,天顺二年进封庆城王。至是薨,年六十三,有子四十四人。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曰温穆。”

从史料可以得知,朱钟镒于天顺二年袭封庆成王,弘治九年去世,享年63岁,谥号“温穆”。而他的儿子,竟然多达44个。这还只是说了儿子,据说朱钟镒还有至少50个女儿。事到如今,朝廷才真正开始感受到压力。

朱钟镒的子嗣太多,导致每年山西省征收的粮食,即便全部发给在山西的宗室,也还差几十万。巡抚山西都御史杨澄只能请求朝廷,快点修改制度,控制宗室人口。礼部尚书倪岳更加表示:“天下地土有定所,租赋有定额,而宗室之费日盛,诚不知所以善后之计。”

而朱钟镒的子嗣还不算最夸张的,他去世后,嫡长子朱奇浈袭封庆成王,这个朱奇浈的子嗣还要更多。明朝规定:“郡王的嫡长子封长子,其余各子封镇国将军。”朱奇浈作为朱钟镒嫡长子,便在10岁的时候,就被封为庆成王长子,将来要袭封爵位。

朱奇浈还未袭爵之前很是不争气,整日与一些奸诈小人混在一起。后来与他交好的一个奸诈之徒犯了大错,弄出人命,被朝廷得知。朝廷下令处死相关人等,同时取消了朱奇浈的继承权。

受到惩罚的朱奇浈知道害怕了,从此改过自新。朱钟镒去世的时候,朱奇浈已经被取消继承权,但朱钟镒的儿子太多,如果选其他人,恐怕会搞出纠纷。最终朝廷思虑之下,便还是决定让身为嫡长子的朱奇浈袭爵。从这里再次可以看出来,明朝对于宗室的宽容度。

好在,朱奇浈袭爵后已经改过自新,成为一位贤德的郡王,史料也记载他在位期间“以贤孝闻”。不过,朱奇浈还是有自己私心的,也就是仍然打算通过生子,来增加收入,而他所生的儿子,可就太多了。

首先《明史》就记载他:“生子七十人。”《双溪杂记》也记载:“又如郡王生子,多至二三十人者有之。庆成王生七十子,夫以七十子论之,一岁皆支米一千石,反多于亲王禄米矣。”就是说朱奇浈的儿子竟然多达70个,以70个儿子来计算,最终他们的禄米,反而超过亲王,这便是朱奇浈不断生子的目的。

而在《皇明盛事述》中的记载更加夸张,这里说:“庆成王生一百子,俱成长,自封长子外,余九十九人并封镇国将军。每会,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识,而人皆隆准,极异事也。”

《皇明盛事述》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撰写的,虽然他没有指明是哪一位庆成王生了百子,但从朱奇浈这惊人的生育能力来看,很大程度上,王世贞所写的庆成王就是指他。而不管朱奇浈到底生了70个儿子,还是个儿子,这数量都十分吓人,带来的问题也难以解决。

正如王世贞所说的那样,庆成王因为儿子太多,所以每当家庭聚会的时候,很多兄弟相互之间甚至都不认识。就连庆成王自己,都搞不清楚家里到底有多少人了,正德三年的时候,朱奇浈就曾上奏说:“本府宗支数多各将军所生子女或冒报岁数,无凭查考,令各将军府查报。”

也就是说,因为宗室实在人太多,便不断出现有人假冒宗室的情况,令朝廷很是头疼。除此之外,承担不起的宗室岁禄,也逐渐压垮朝廷。庆成王这一支宗室,一代比一代能生,朝廷压力越来越大,最终不得已决定修改制度。

之前明朝并没有限制宗室纳妾的数量,导致他们不断纳妾,不断生子。于是,朝廷规定:“礼部复会议覆奏,谓郡王自正妃外妾媵不得过四人,各将军不得过三人,中尉不得过二人。从之,著为令。”

这下朝廷控制了宗室纳妾的人数,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口的出生。但实际到了这时候,明朝的宗室数量已经相当多了。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朱元璋的子孙已经繁衍至万人之多。

而一直以来,朝廷给宗室的特权都很多,对他们又十分纵容,导致宗室中越来越多的纨绔子弟,什么都不会,只知道坐吃山空。就连明朝人也忍不住吐槽道:“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

朱元璋一开始的想法是好的,毕竟他是穷苦出身,自然不愿子孙再受苦。可他却没有想到,老朱家的子孙会越来越多,可历代君王却不见得越来越能干。当朝廷面临外患的时候,内忧也已经相当严重了。所以说明朝的灭亡,与这些游手好闲,只知坐吃山空的宗室也脱离不了干系。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皇明盛事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