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综合治城打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太原越来越宜居
TUhjnbcbe - 2023/3/22 19:55:00

焕然一新的解放路。

人们骑行在滨河自行车道上,体验“路在景中,景在路中”。

改造后的长风西街街道汇锦花园小区。

南中环东延,带动周边发展。

5月的太原,花红柳绿,气候宜人。无论是行走在汾河两岸,还是大街小巷,目之所及,既有林立的充满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也有遍布城市的蕴含深厚历史文化的古建筑……一切皆是风景。无论是居住在这座城市的市民,还是外地游客,共同的感觉是——太原美极了!

拉开发展框架

迎泽大街是太原的标志性道路,这条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城市道路,从一开始就因其宽度被誉为“中国第二街”。从当初仅限于汾河东岸,如今的迎泽大街早已西跨汾河,直抵西山脚下。每一次延伸,都带来了沿线大发展。今年,迎泽大街又一次迎来了她的新机遇:东延。

“迎泽大街东延后,打破铁路瓶颈,不仅将直接带动太原站东侧区域脱胎换骨的变化,还将深入影响东山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从春节过后就忙碌在迎泽大街东延工程现场的市建管中心尹晋文说。

城市的发展,首先是个空间不断拓展的过程。用她的魅力、持续增强的吸附力,把高品质的生活逐渐向原本较为偏远的区域延伸,让当地村民同样进入城市时代。

由东峰路南延、南中环街东延、龙兴街东延、龙城大街东延组成的“丰”字型高规格道路工程,已让周边的村民深受其益。从去年中秋节通车以来,4条道路涉及的区域已成为建设热土,大型住宅区、商业综合体、教育园区、生态公园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迎泽大街东延是沿线市民盼望的“发展工程”“幸福工程”,其关键节点在穿越已建成几十年的太原站。下穿工程实施时,我市组织了全国最优秀的铁路框构施工队伍,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洞构法,把直径20多米的下穿通道建成了铜墙铁壁。施工单位负责人回忆建设过程依然感慨不已,没有影响一列火车运行,没有发生一次施工意外。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滨河东西路像两条玉带环绕在汾河两岸,形成了我市的优质发展带。继滨河西路向南延伸至清徐后,直接影响山西综改示范区的滨河东路也将向南延伸。在北部推进太原发展的“第二战场”,泥向路的建设也已启动,对再一次拉开太原发展框架将发挥重要作用。
  
  
  

完善城市交通

在媒体工作的丁女士,现在下班后20分钟就可以回到自己在嘉节站附近的小区大院,这在地铁2号线开通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此前,她若选择自驾车,仅在路上就需要耗费近40分钟时间,乘坐公交车,时间会更长。

2号线在去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是太原的首条地铁线。年也是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的一年,太原地铁建设受到了严重影响。“预定的工程目标不能变”。太原地铁建设者迎难而上,开启了工程建设与疫情防控“双线作战”。工地实行全封闭管理,进出施工人员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建设管理人员全部进入决战状态,白天鏖战在施工一线,晚上加班加点召开工程推进会,盘点进度,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市轨道公司董事长白晓平说,那段时间即使是熟人都不敢认他,总觉得他像个建筑工人,晒得又黑又亮。

2号线正式通车,让东、北、西三面环山,地形狭长的太原南北交通从此不再难行。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展现了太原厚重的尊老传统。沿线加大公共自行车投放力度,开通8条公交接驳线路,让地铁的作用充分放大。

太原地铁建设起步晚,但起点高,2号线建成,更是实现了当初制定的“后来居上”目标。自动驾驶、刷脸进站、BIM全程设计建设管理……一项项轨道交通领域最新技术的投入使用,让太原地铁甫一亮相就惊艳异常。

乘着东风,太原地铁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在防控疫情期间开工的地铁1号线建设,正加速推进。3号线建设也将全面展开。它们将共同组成太原轨道交通的“环线”,让大部分市民今后能便捷乘坐地铁。

聚力文脉传承

太原是一座有着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把历史留住,增加建设美好未来的自信心,也是太原城市建设的目标。

如今的解放路道路宽敞、花团锦簇,沿线串起了一处处文物古迹,行走其间令人格外赏心悦目。

通过道路改造,便捷市民出行、展示历史文化,是解放路改造的宗旨之一。

位于解放路府西街口的晋商博物院,集文物古建、园林景观、展览展示于一体,总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约1.8万平方米,收藏有12万余件与晋商相关的账册、器物、文献、汇票等史料和实物,涵盖*治经济、*事商贸、文化习俗等方面。

晋商博物院院址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曾是山西巡抚衙门、山西督*府、山西省人民*府办公地所在。省*府搬迁,“为文化让路”,让这里成为太原吸引国内外宾客的又一好去处。“天下晋商”专题展主要分为序厅、晋商源流、海内称雄、汇通天下、万里茶道、晋商精神六个部分,概述了晋商发展的重大事件和成果,全方面再现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的辉煌业绩,多角度展现出“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晋商精神。

伴随解放路改造,埋藏地下多年的明代镇远桥也被发掘出来。并在原址上兴建了博物馆,让人们一睹当年的出行模式。

五一广场改造工程的一项内容是再现当年太原城的知名城门——首义门。首义门占地面积约平方米,代表着太原打响了辛亥革命在*河以北的第一枪,是文化太原、英雄太原的载体。目前,整个工程高速推进,预计9月底,就可以一览雄姿。

钟楼街自古就是太原府城最为重要的商业聚集区,街区历史遗存丰富,共有关帝庙、书业诚、亨升久、泰山庙、奶奶庙5处文保建筑,开明照相馆、合作大楼、老香村等6处文物建筑,以及18处历史建筑、25条历史街巷,同时还集中着亨得利、六味斋、恒义诚、华泰厚、乾和祥等中华老字号,是最能唤起太原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城市符号。年4月,钟楼街修复改造工作全面启动,目前,古建部分完成85%,预计7月份市民就可在这里逛街游玩。

增进市民幸福

“五一”节后,家住兴华南小区的李刚选择骑自行车上下班。他工作的单位在20公里外的山西综改区,骑行一趟,单程耗时约1个小时。“骑车舒服,又顺畅,又健身。”李刚逢人就向大家推荐骑行乐趣。

目前,类似这样骑车出行的市民越来越多,是滨河自行车道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便利。

太原滨河自行车道布置在汾河景区内,全长75公里,宽5米,是全球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自行车道。工程于年9月开工,今年5月1日正式投运。骑行其间,真正感受到了“路在景中,景在路中,路景一体”的惬意,起到了赏景、健身、休闲、娱乐的作用。

东安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正在加紧推进,该项目涉及29个小区、户居民,完成后,可切实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地上地下统筹,里子面子并重,打造功能完善、环境整洁、管理有序的居住小区。过去的一年,全市共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多个,投入资金超过30亿元,涉及改造面积多万平方米,房屋9万余套,让居住在这里的市民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

城市是人类文明最为重要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道路通畅、环境宜人、生活便捷……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在宜居的道路上正不断迈进。

文字陈剑图片柴杰梁米国伟

来源:太原日报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综合治城打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太原越来越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