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秦吞并山东六国,秦王嬴*(前——前)成为一统天下的至高君主,在秦都咸阳举行盛大隆重的朝会。面对崭新*局,嬴*感到“王”的涵义过于狭小,不足垂留史册,必须更新名号,以表彰自己的无量功德和体现人君的至上权威,于是责成群臣议举尊号。群臣和博士在郑重讨论之后,认为秦王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功业空前,远超五帝,鉴于古有三皇而泰皇最贵的传说,建议尊号更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自称为“朕”。
秦王嬴*觉得自己功兼三皇五帝,泰皇虽贵,却难夸三皇五帝之功,于是决定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号为“皇帝”,并批准“制”、“诏”、“朕”作为皇帝专用术语,不许他人染指。又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虽然秦朝二世而亡,皇帝宝位并未按照秦始皇的设计在嬴姓子孙中世世相传,但后来易姓的历代君主,除个别少数民族外,无不沿用秦始皇所定的“皇帝”称号及其有关制度,直到公元年辛亥革命把爱新觉罗氏溥仪轰下台来,历经0多年,中国的皇帝和皇权才算寿终正寝。
秦始皇开始了中国皇帝和皇权的历史,他本人也成为一个至关重大和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
一、吕不韦*治投资和秦始皇少年登位
秦始皇出生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和大动荡的时代。各国间的剧烈战争是这一时代的显著特点,所以史称战国时代。当时,中原地区的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号称“战国七雄”。秦据西方,都咸阳(今属陕西);齐据东方,都临淄(今属山东);楚据南方,都陈(今河南淮阳);燕居北方,都蓟(今北京);韩、赵、魏三国位于中部,韩都阳翟(今河南禹县),赵都邯郸(今属河北),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各国连年混战,战胜则扩充领土,失败则削减地盘,割据形势,变化多端。为了避免兼并和兼并别国,七国都使出浑身解数。其中就有运用外交手段,联络盟国的*治策略。
秦始皇诞生前夕,正值曾祖父秦昭王在位。秦昭王采取范雎“远交近攻”的兼并方针,大力进攻与秦土毗连的韩、魏二国,领地不断扩充。为避免三晋联合,昭王与赵达成与国盟约。按照当时惯例,成约之后往往要向与国送交人质,以示信任。“质”是抵押的意思,“人质”就是活人抵押品,往往由国君的儿子或孙子充当,因此又称为“质子”。秦赵二国成盟之后,秦始皇的父亲子楚便被作为质子,送到了赵国。
子楚是秦昭王的孙子,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安国君名柱,妻妾很多,有子20余人,子楚排行居中。子楚的母亲名叫夏姬,安国君并不爱她。在众多姬妾之中,有一位深受安国君的宠爱,安国君把她立为正夫人,名叫华阳夫人。这位华阳夫人虽深受太子宠爱,但没有儿子。子楚的母亲不得爱,自身又非长子,所以被作为质子发送赵国邯郸。子楚到赵国以后,秦国无人关心,赵国也不重视,生活困乏,遭人白眼,完全成为一个流落异国的寒酸公子。
这时,有一位名叫吕不韦的大商人来到邯郸。吕不韦是濮阳(今河南濮阳东南)人,因在韩国首都阳翟经商发了大财,人称“阳翟大贾”。吕不韦历年从事投机生意,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成为战国时期的著名富商。吕不韦在邯郸见到了窘迫落魄的子楚,顿时两眼放光,认为子楚是一件稀奇货物,“奇货可居”,打算把他搞到手去发财。原来,吕不韦往来各国都市,对各国*局都很熟悉,对秦国太子宫闱的内幕更是了如指掌,他见到子楚以后,想由商业经营转向*治投资,以商贾的眼光来看子楚,子楚其人自然也就成为“奇货”了。吕不韦有了这种打算,便去和自己的父亲商量。吕不韦问父亲:“耕田能够获利多少?”
“获利十倍。”父亲回答说。
“如果投资经营珠宝呢?”
“获利百倍。”
“如果投资于*治,立君主、定国家,那么又能获利多少?”
“那就无法计算了。”
吕不韦把自己的打算告诉父亲,说:“定国立君,利大无比,而且可遗传后人。我决心交结子楚,去为他谋取秦国的君位。”
于是,吕不韦造门拜访子楚,开门见山地对他说:“我能使公子的门庭光大。”
子楚知道吕不韦是商人,听了大笑:“哈哈!光大我的门庭?还是光大您自己的门庭吧!”
吕不韦郑重其事地说:“公子有所不知,我的门庭要靠您的门庭才能光大。”
子楚一听此言,恍然大悟,于是延请就坐,深入交谈。吕不韦说:“秦昭王已经老了,安国君为秦国太子。我听说安国君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不过只有她才能确立安国君的继承人。现在公子的兄弟有20多人,公子又排行居中,不受爱幸,长期质于国外,一旦昭王逝世,安国君立为秦国国君,那么公子就没有与长子以及朝夕伴随安国君的诸兄弟争夺太子的希望了。”
子楚无可奈何地说:“是啊。不过,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吕不韦说:“公子客居异国,处境窘迫,没有礼物奉献亲人和交结宾客。不韦虽贫,愿出千金为公子西行游说,疏通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确立公子为继承人。”
子楚听后,非常感激,顿首对吕不韦说:“如果您的策谋成功,我子楚将与君共同分享秦国。”
于是吕不韦将金交予子楚,让他改善处境,广交宾客;同时另拿出金选购珍奇玩物,自己带上西游秦国。
吕不韦来到秦国,没有直接求见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而是拜访了华阳夫人的姐姐。吕不韦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对她说起了子楚的贤惠和聪明,说子楚交结诸侯宾客,朋友遍天下,是一个胸怀远大抱负的青年,他身居异国,日夜思念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常说“夫人就是子楚的天”,往往到深夜还在流泪,不能成眠。最后,吕不韦拜托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子楚的礼物和问候转呈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听姐姐亲口叙述了子楚的这番情况,又见到子楚给自己送的厚礼,不禁心花怒放,对子楚就有了深刻的好感。接着,吕不韦策划华阳夫人的姐姐去游说华阳夫人,她对妹妹说:
“我听说,用美貌事奉男人的女人,一旦貌色衰老,男人对她的爱也就弛懈了。现在夫人事奉太子,虽深得其爱,却没有儿子,应该趁此时早定主张,在群公子中选择一位贤孝者作为自己的儿子,把他正式立为继承人。这样,丈夫在世时则享有双重尊重,丈夫死后儿子为王,永远不会失势。这就是所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不趁自己风华正茂时树立根本,等到颜色衰老,爱情驰懈后,虽想开口说一句话,还能够做到么?当今诸子中子楚最为贤孝,他自知排行居中,按次序当不上继承人,他的母亲又不为安国君所爱,他自愿依附夫人,夫人若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把他扶持为继承人,就可终生在秦国得宠了。”
华阳夫人正为无子苦恼,姐姐这番肺腑之言,巧妙地解开了自己心中的症结。从此,华阳夫人向安国君大吹枕头风,诸如“质于赵国的子楚贤能无比”,“来往赵国的人无不称誉子楚”之类的话灌满了安国君的耳朵。华阳夫人又拿出受宠女子的涕泣绝招儿,对安国君说:“妾能充备后宫,深感荣幸,不幸没生儿子,愿得子楚为子,立为继承人,百年之后妾身也好有所依托。”在枕头风吹和眼泪雨打的双重进攻下,安国君答应了华阳夫人的请求,并与华阳夫人刻符为信,约定立子楚为合法继承人。
接着,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给子楚送去大批钱财,并请吕不韦作为师长扶助子楚。从此,子楚名声日盛,誉满诸侯。
吕不韦为子楚取得王位继承权后,就返回邯郸,终日与子楚饮酒作乐,广泛结交天下豪杰,专等秦国王位轮到子楚来坐,好一展宏图。
这时,秦赵关系突然发生变化。秦国连年攻韩,昭王四十五年(前),大将白起夺取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上*郡与韩本土的联系。上*郡与赵国毗连,上*守冯亭誓不降秦,于是率郡归赵。次年,赵派大将廉颇出镇长平(今山西高平),抗拒秦*。廉颇深沟高垒,固守不出,秦*欲进不得,两国之兵处于长期相持的僵局中。虽然秦赵关系变化一时还没有危害作为人质的子楚,但其对抗趋势,却对子楚的生命安全和吕不韦的*治投资造成直接威胁。
吕不韦广交豪绅,从邯郸女子中选取了一位能歌善舞,姿容美丽的姑娘同居。这位姑娘出身于邯郸富豪,史称赵姬。子楚到吕不韦处饮酒,对赵姬一见钟情,当场就向吕不韦提出索取要求。吕不韦正为局势担心,而且知道赵姬刚刚怀孕,见子楚如此无礼,顿时大恼。但转念一想,自己已经把全部家产*在子楚身上,为一个女人得罪子楚,将会功败垂成;再说,赵姬腹中若为男儿,或许能够钓条大鱼,于是就见风驶舵,爽快地答应将赵姬赠送子楚。赵姬隐瞒身孕,转从子楚同居。
这时,长平僵局也有了分晓。秦昭王四十七年(前)七月,秦用反间计使赵王撤掉廉颇,换“纸上谈兵”的赵括统率长平之*,赵括冒进,粮道被绝,至九月,赵兵断食46日,突围不成,全部投降秦*,结果,40多万赵国降兵尽为白起坑杀,消息传来,赵人举国大震。十月②,秦*稳定上*局势,兵分两路,一路攻占太原,一路夺取武安(今河北武安西南),试图包围邯郸,吞灭赵国,赵国派苏代游说秦相范雎,割地求和,这才暂时遏止了秦*的前进步伐。转眼已至秦昭王四十八年(前),正月,赵姬生下一子,就是嬴*。因他生于赵都邯郸,故以赵氏为姓;又因正月出生,故起名为正,一作*。后来赵*归秦,才从秦姓更为嬴*。赵姬生子以后,子楚把她立为夫人。
嬴*恰恰生在秦赵两次大战的间隙,长平之战已经过去,邯郸之围尚未到来,这年正月,时值两国讲和息兵。但和平关系仅维持了数月,同年九月秦兵进攻邯郸,次年九月将邯郸包围起来,第三年,即秦昭王五十年(前),秦将王龁指挥重兵发起强攻,邯郸危在旦夕。穷急之中,赵国打算杀死子楚,聊解一点对秦的痛恨。子楚得到消息,与吕不韦商讨对策,向防守官吏行贿金,脱出邯郸城,逃奔围城的秦*,返回了秦国。赵国又打算杀死赵姬母子,由于赵姬是邯郸富豪之女,母子在娘家的深密掩藏下,竟躲过杀身大难,存活下来。同年,晋、楚、魏等国出兵救赵,秦兵撤退,邯郸之战告以结束。
秦昭王五十六年(前),昭王死,太子安国君继位,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这时秦赵关系已经缓和,赵国就把赵姬母子送归秦国。嬴*在生地邯郸渡过了大部分童年,9岁的时候才来到秦国。
秦孝文王在位时间甚短,他先服丧一年,然后正式即位,即位三天就死了。接着子楚继承王位,是为秦庄襄王。庄襄王一即位,便起用吕不韦做相国,封为文信侯,赏赐洛阳10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庄襄王在位时间也很短,3年就去世了。历史似乎有意地拨快了时间表,不几年就给嬴*空出了秦国的王位。秦庄襄王三年(前),13岁的少年嬴*登上了秦国的王位。13岁的少年儿童还没有处理国*的能力,因此秦国*权就由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和相国吕不韦执掌。
二、初展雄才,肃清君权障碍
秦始皇继承秦国王位以后,吕不韦的权势进一步扩大。他继续官居相国,并取得作为国君长者的“仲父”尊号,不但食封大邑10万户,而且家僮万人,财力雄厚,成为秦国首屈一指的巨大富翁和*治暴发户。当时各国盛行“养士”之风,一般权门都收养大批食客,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号称“四公子”,都豢养数以千计的食客,耀武扬威,名冠诸侯。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养士反不如关东诸侯,这是秦人的羞耻,于是也招养门客,让他们每人著写见闻,然后为他集论成书,这样秦国吕氏的书就可包罗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压倒东方诸子百家之说。
赵太后在秦庄襄王死后,孤身无偶,与吕不韦旧情蒙发,二人时常私通。秦始皇日见长大,渐知人道,赵太后纠缠不休,吕不韦恐怕隐私暴露,祸端临头,就为自己找了一个替身。此人名叫嫪(laoai牢哀),原是市井无赖,为人阴诈。吕不韦先召他作为自己的舍人,然后推荐给赵太后,拔掉须眉,假充宦官,进入太后宫中。嫪事奉太后,深得太后宠爱。不久,赵太后怀孕,恐被人发觉,就诈称神灵指示应当隐居避人,于是移居雍(今陕西凤翔)地故宫。在这里,赵太后与嫪先后生下二子,赵太后所掌*务,一切皆由嫪决断。嫪拥有宾客余人,家僮数千人,朝中官员争相交结,不少重要官员如卫尉竭、内史肆等都充当*羽,成为仅次于吕不韦的秦国又一股*治势力。
转轮之术这样,在秦始皇亲*以前,秦国已经形成两个与君权对立的*治集团,一个是吕不韦的吕氏集团,一个是嫪的后*集团,两个集团都将不利于他亲*之后行施君主权力。秦王八年(前),秦始皇已经21岁,按秦国制度,明年就要举行加冠典礼,亲自听*。就在这时,吕不韦公布《吕氏春秋》,分土封侯,两个集团分别向秦始皇弄权示威,严峻的考验第一次摆在了年轻的秦始皇面前。
《吕氏春秋》是一部杂家著作。它以关东儒家文化为基础,揉合诸子百家,也吸收法家的某些思想成份,试图创立一种新的思想体系,来囊括各种思想学术,代替百家争鸣的局面。《吕氏春秋》反对君主独裁,主张君道无为,天下为公,德治教化,华夏一统。这些大都与法家思想和法家*策对立。《吕氏春秋》的根本目的是为秦的统一奠定一种新的理论,直接动机则是迫使秦始皇就范,改变秦国传统的法家思想,按照吕不韦的蓝图去统一和治理天下。《吕氏春秋》直言不讳地说,本书是为了效法*帝教诲他的继承人颛顼而写,言中之意就是用它来教育秦始皇。吕不韦把《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城门,同时悬赏千金,声称谁能增损一字,就赐予千金。这对即将亲*的秦始皇是一个深刻的刺激。
嫪也在这时极力扩充力量。这一年,他依靠赵太后的权势封为长信侯,先得到山阳(今太行山东南地区)作为封地,后来又把河西(今陕西东南部)和太原(今山西中部)二郡更为国。嫪还与太后密谋,秦王一死,就扶私生子继承王位。在赵太后的支持下,嫪放纵欲为,宫室、舆服、苑囿、驰猎,任意排场,眼中根本没有国家和君主。
面对吕*和后*两集团的嚣张气焰,秦始皇未动声色。秦王九年(前)四月,他照预定计划到秦故都雍城的蕲年宫举行冠礼。当时,嫪常与贵臣饮酒博弈,醉中争角,忘乎所以,瞪眼吼斥贵臣说:“我是国王的假父,穷小子怎么敢与我抗争!”贵臣逃走,向秦始皇告发了嫪与太后的隐私和阴谋。嫪得到消息,遂乘秦始皇至雍加冠之机矫秦王御玺和太后玺发动暴乱。叛*由“县卒”、“卫卒”、“宫骑”、“戎翟”和“舍人”仓促组成,企图进攻蕲年宫,杀死秦始皇。秦始皇早有戒备,立刻命令相国昌平君等人率*镇压。叛*还未出咸阳,就被打得人仰马翻,四处溃散,嫪等人狼狈不堪,落荒而逃。秦始皇下令国中:“活捉嫪,赏钱百万;杀死嫪,赏五十万。”不久,嫪等全被逮捕归案。九月,嫪车裂,诛灭三族;*羽骨干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20余人皆枭首示众;舍人都被判处服刑,受案件牵连的余家全部夺爵流放蜀地。
对于生母赵太后,秦始皇也没有原谅,杀死了她与嫪的两个私生子,同时把她隔离雍城阳宫监视起来。群臣都认为君主断绝母子之情,有背国统人伦,所以纷纷进谏。秦始皇一概拒谏,并下令:因太后事进谏者,定斩不赦。就这样,前来进谏的仍然接连不断,当场杀死27人。最后客卿齐人茅焦又来进谏,秦始皇说:“你就看不见台阶下积的死尸吗?”
茅焦回答:“臣听说天下有28宿,阶下现在才死27人,我之所以来,就是想填满28宿之数,并不怕死人。臣听说活着的人不能忌讳身死,当国君的人不能忌讳国亡,忌讳死就不可以得生,忌讳亡就不可以得存,生死存亡,是圣明君主急欲要知道的,难道陛下就不想知道吗?”
秦始皇问:“你这是何意?”
茅焦说:“陛下酿成大错,难道还不自知?隔离生母,有不孝之行。处死谏士,有暴君之举。现在天下人皆知此事,纷纷疏远秦国,无人愿为效力,臣恐怕秦会亡国,所以暗为陛下担心。我的话已经说完,请陛下杀吧。”说完,解衣就刑。
秦始皇听茅焦言之有理,急忙走下殿来将他扶起:“请先生穿衣,我接受忠谏。”当即吩咐备驾,亲自把赵太后迎回咸阳。
嫪案件,牵连到相国吕不韦。秦始皇早已深感吕氏集团对秦国君权的威胁,就打算乘机诛杀吕不韦,一并清除吕氏集团。但是,考虑到吕不韦辅佐先王继位的卓著功勋众所周知,为他游说的宾客辩士又纷沓而至,吕氏不比嫪,他在秦国有深厚的根基,操之过急,难免败事,因此,秦始皇暂时没有触动吕不韦。
秦王十年(前),秦始皇已经牢握国*,站稳脚跟,于是免去吕不韦的相国职位,将他轰出秦都咸阳,迁居封邑洛阳。吕不韦在洛阳居住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关东六国君主频繁地派人到洛阳向吕不韦请安,往往宾客使者络绎不绝,相望于道。从这些往来宾使的脚步中,秦始皇更进一步看到了吕不韦在关东六国的势力。为防止吕氏变乱,秦王十二年(前),他果断地决定置吕不韦于死地,根除祸患。于是派人给吕不韦送去一封书信,信中说:“君对秦国有何功劳?却封土洛阳,食邑十万。君与秦国有何血亲?却号称仲父,妄自尊大。快带家属滚到西蜀去住!”吕不韦受到这番凌辱,自度不免一死,于是服*自尽。
吕不韦死后,他的许多宾客偷偷为他办理葬事。秦始皇知道后,把吕不韦全家男女老少籍没官府为奴,大力搜查处理吕不韦的宾客,有的驱逐出境,有的削夺爵位,有的流放边郡,同时宣布:“从今以后,如果有人像嫪、吕不韦那样操持国道、图谋不轨,一律照此例籍没全家为奴。”
秦始皇亲*不久,就先后消灭嫪和吕不韦两大敌对势力,彻底肃清了自己行施君权的严重障碍,初步展示了他的雄才大略。
三、踵武先王,完成统一大业
秦始皇清除国内敌对势力后,就把视线移向了统一山东六国的事业。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具备完成统一的有利条件。秦自孝公时商鞅进行变法以来,一直奉行法家*策,重视耕战,领土不断扩大,国家日益富强,经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努力,到秦始皇继承秦国王位之时,秦地已从今陕西地区扩展到甘肃、宁夏、四川、山西、河南、湖北、贵州等地,几乎相当于六国领土面积的总和。在这块广大的领土内,富饶的关中平原和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以及河东、三川、南郡等地都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陇西、北地等郡是畜牧资源盛地,蜀郡、南阳产铁,河东、蜀郡产盐。广大的版图使秦国财力雄厚,兵源深广。在地理形势上,秦居高临下,本土关中有所谓“四塞之固”,进可以取,退可以守,不断向东蚕食山东领土,完全处于有利的主动地位。秦国到秦始皇继承王位时,无论在经济力量上、*事力量上还是地理形势上,都具备了完成统一山东六国的条件,这是秦国多年的奋斗结果。
秦始皇是个幸运儿,当百年胜利果成熟的时候,他恰好来到园中。然而,果实成熟并不等于到手,如果不敢伸手或不会摘,果实就不会到手,况且采摘这颗果实也确不容易。秦始皇如何呢?他不但敢于伸手,而且善于采摘。为了加快统一步伐,他在清除国内敌对势力的同时,发扬先王雄风,礼贤下士,搜罗人才,重新组织文武骨干,并制定出新的战略方针。
秦始皇的文武骨干约有20余人。其中王翦、王贲、蒙武、蒙恬出自将门世家,都是善于用兵、能征惯战的将才;顿弱、姚贾善长辞令,随机应变,精于从事和组织间谍活动;尉缭和李斯则是秦始皇的得力谋士。
尉缭原名缭,因任秦国尉,故称尉缭。尉缭是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对兵法深有研究,秦王十年(前)吕不韦罢相以后来到秦国。秦始皇接见尉缭,谈得很投机,对尉缭十分敬重,衣服共同穿用,饮食常在一起,亲密无间,行同好友。但尉缭却对人说:“秦王这个人,高鼻子,长眼睛,鸷鸟胸脯豺狼声。这种人缺乏恩惠,心如虎狼,俭约时容易谦卑,得志就会轻易吃人。我是布衣百姓,但秦王见到我往往低声下气。如果秦王真的得志于天下,天下人就都成为他的奴虏了。不能与他长期相处。”于是打算逃亡。秦始皇发觉他要逃走,执意挽留,任他为国尉,让他主管秦国*事,策划统一六国的*事行动。
李斯是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原为荀子的学生,后成为法家*策的坚决推行者。李斯在秦孝文王时来到秦国,求做吕不韦舍人,经吕不韦推荐任为郎官,不久,因建议完成统一六国事业,官升长史(丞相的秘书长)。当时,韩国为了消耗秦国力量,延缓秦人东进攻韩,把水利专家郑国作为间谍派遣入秦,去实行“疲秦”之计。郑国游说秦王,在关中兴修了浩大的水利灌溉工程——郑国渠。秦王十年(前),工程正在进行之中,郑国的间谍身份暴露,秦始皇打算处死郑国,郑国说:“当初我确是作为间谍来到秦国,然而此渠一成,会给秦国带来大利。我为韩国延命数岁,却为秦国建功万世,望大王深思。”秦始皇认为郑国说得对,就让他继续完成水渠工程。不过,秦始皇由此产生疑心,恐怕入秦的诸侯间谍还大有其人,便在宗室大臣的煽动下下了“逐客令”,要把国中一切客籍人驱逐出境。李斯本为楚人,所以也被逐走。他行至途中,给秦始皇上了一封慷慨激昂的谏书,雄辩地例举了客卿对秦国巨大的历史贡献,深刻地阐明了客卿在秦统一中的重要作用,尖锐地指出“逐客令”乃一严重失策。秦始皇观罢谏书,急忙收回成命,派人去追李斯。李斯行至骊邑(今陕西临潼)而返,官复原职,并得到进一步重用。
秦始皇团结和依靠文武骨干,在统一山东六国的事业中,继继奉行先王“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同时又采用了新的策略,即间谍活动。这个策略正是尉缭一手制定而由李斯付诸实行的。尉缭认为,秦国已经相当强大,所怕的是六国突然联合,只要不惜财物,离间六国,就可逐步统一天下。李斯根据尉缭意图定出具体措施:第一,暗派间谍携带金玉财宝潜入各国内部,收买权臣,离间各国之间以及各国内部的关系。第二,收买不成就进行暗杀,制造混乱和摩擦,削弱六国力量。第三,目的达到之后,即派重兵良将武力进攻,各个击破。这套措施将收买、暗杀和武力进攻三者结合起来,有效地瓦解了各国的抵抗力量,在秦的统一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秦始皇组织好骨干力量,明确了战略方针之后,便加大了进攻山东六国的步伐。当时东方六国中赵国兵力最强,虽经长平之战元气大伤,但仍是秦国统一山东的劲敌,秦始皇就决定首先打破赵国兵力。秦王十一年(前),秦用计挑起燕赵大战,然后以救燕为名,派大将王翦等兵分两路进攻赵国,当赵将庞煖从燕回师救援时,漳水流域和河间地区已经完全失守,赵国力量大为削弱。秦王十三年(前),秦又派桓向赵进攻,斩首10万,并杀死赵将扈辄。次年,赵国调回由李牧率领的防守匈奴的北部边防*。这是赵国的一支劲旅,李牧又善于用兵,赵国调回这支王牌*就是拟与秦*决一死战。秦*的数次进攻虽都被李牧打败,但赵*损失也相当严重。在这种局势下,赵王打算起用闲居魏地的老将廉颇,派使者前去探望。由于赵王的宠臣郭开被秦国间谍收买,他贿赂使者谎报廉颇老不可用,因此赵王没有召回廉颇。赵王又打算联齐抗秦,秦国派荆苏使齐,顺利地破坏了赵齐联盟。赵国无可奈何,只能在艰难中抵抗秦国。秦经数年进攻,达到了削弱赵国力量的目的。
韩国最靠近秦国,在六国中也最弱小,是秦国经常进攻的目标。韩国无力与秦抗争,才派郑国去实行疲秦之计,但郑国渠一成,反而加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趁韩国阴谋戳穿之机,李斯建议先灭韩国,秦始皇欣然同意,即命李斯筹划攻打韩国。韩王召韩非商量对策。韩非是韩国的博才公子,曾与李斯同学荀卿门下,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国强兵之策,但不为所用,乃发愤著书十余万言。韩非书传到秦国,秦始皇读后大为感叹:“呀!如果我能见到此书作者,与他共事,就死无遗恨了。”李斯说:“这是韩非的著作。”于是秦*急攻韩国,索取韩非。当初韩王未用韩非,临危之际,只好请韩非拿出存韩主张。秦王十三年(前),韩非来到秦国,秦始皇非常高兴。但韩非的入秦目的是存韩弱秦,并不打算为秦效力,他多次向秦始皇上书,一面诋毁姚贾在山东各国的间谍活动,一面破坏李斯对韩国的进攻计划。姚贾、李斯就对秦始皇说:“韩非是韩国公子,现在大王打算吞并诸侯,韩非最终是要站在韩国一边,不会为秦出力,这是人之常情。韩非久后归国,必为秦患,不如以过错将他诛杀。”秦始皇深以为然,就命令查办韩非。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药,让他自杀。韩非想见秦始皇面陈,官吏不许,于是服药自尽。秦始皇惜才,对此大力后悔。韩非一死,韩国别无良策,只好束手待毙。秦王十四年(前),韩王献地称臣。秦王十七年(前),秦*攻韩,俘韩王安,尽取韩地,置为颍川郡,韩国灭亡。
灭韩之年,赵国发生了严重饥荒,民间流传“赵哭秦笑”的讹言,秦*攻赵有了天赐良机。次年(前),秦兵分两路,大举攻赵。一路由王翦率领直下井径(今属河北),一路由杨端和率领围攻邯郸。赵将李牧、司马尚指挥赵兵浴血抵抗。秦间谍郭开放出李牧、司马尚谋反的谣言,赵王中计,杀死李牧,起用赵葱、颜聚为将,结果被秦*打得大败,邯郸失守,赵王迁被俘。
秦王十九年(前),秦始皇乘大捷之机来到邯郸。他9岁离开邯郸,这时已经32岁,尽管时过20多年,童年往事尚记忆犹新,谁是外婆家的仇人,一清二楚。秦始皇当即下令,将他们一律坑杀,然后才悠悠自得地返回咸阳。他的母亲赵太后恰在这时去世。
赵王被俘后,赵公子嘉带数百人逃奔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自立为代王。
秦*在追逐赵公子嘉时,到达燕的西南边境,兵临易水,震动燕国。燕国的太子丹,曾为质子入秦,刚从咸阳逃出回国,对秦恨之入骨。他认为:用燕*去抗秦,简直是以卵击石,不堪设想;合纵诸侯,也为时已晚,因为韩国已经灭亡,赵国也基本不存在了,其余各国都朝不保夕,难于联兵;唯一的办法就是派敢死壮士刺杀秦王,以延缓秦国的进兵,然后再合纵诸侯自保。于是,他不惜任何代价,到处访求刺客,导演了一幕“荆轲刺秦王”的惊险悲剧。
秦王十九年(前),壮士荆轲在易水悲歌告别太子丹和好友高渐离,带着秦叛将樊于期的人头和裹藏匕首的燕国督亢地图,以向秦王献地的燕国使者身份,来到秦都咸阳。秦始皇大喜,更著朝服,盛会群臣,在咸阳宫隆重热情地接见这位“使者”。秦始皇展开地图的卷轴,“图穷而匕首见”,就在匕首出现的瞬间,荆轲已经左手抓住秦始皇的衣袖,右手紧握锋利的匕首向秦始皇刺来。秦始皇大吃一惊,闪身挣绝衣袖,急拔身上的鹿卢长剑,由于剑身修长,惶急之中未能拔出,只好绕殿柱退避荆轲。事起突然,群臣全被惊呆。秦法规定,不准群臣带武器上殿,执兵卫士都在殿外阶下,一时来不及召呼。一位名叫夏无且的侍医用药囊向荆轲打去,同时有人高喊:“大王把剑竖到背上拔出来!”秦始皇听言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残废倒地,秦始皇又追加七剑。随后,左右上前将荆轲杀死。脱险之后,秦始皇有好大一会儿沉默未语,面色十分不悦。他赏赐夏无且*金镒,说:“夏无且爱我,他用药囊打了荆轲。”
于是秦始皇大怒。秦王二十年(前),他派王翦、辛胜大举攻燕,燕、代联*抵抗,被秦*破于易水之西。次年,秦又征发大*支援王翦,大败燕*,攻陷燕都蓟城(今北京),燕王逃向辽东。秦将李信穷追不舍,在衍水(今辽河流域)大破太子丹*,燕王被迫杀太子丹,将头颅奉献秦*求和。
秦王二十二年(前),秦将王贲率*攻魏,掘引*河、鸿沟,水灌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三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被俘,魏国灭亡。
秦王二十三年(前),秦始皇想一举灭楚,他问年轻将*李信需用多少*队,李信回答:“不过用20万人。”又问老将王翦,王翦回答:“非60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老了,这么怯懦。李将*果然气势壮勇,所言极是。”于是派李信和蒙武率*20万南下灭楚。王翦见秦始皇不采纳自己的意见,便谢病归老,回到老家频阳(今陕西富平东北)闲居。结果,李信所部秦*被楚将项燕打得大败,阵亡7个都尉,狼狈撤回。
秦始皇接到报告,大为恼火,立即骑马驰奔频阳,当面向王翦道歉:“当初不用将*之言,李信果然羞辱了秦*。现楚兵正在西进,将*虽然有病,就忍心扔下我不管么?”
王翦说:“老臣体弱多病,精神昏乱,大王还是选择能干的将领吧。”
秦始皇说:“事情已经过去,都是我的错误,将*不要再说了。”
王翦说:“大王一定要用臣伐楚,还是那话:非60万人不可。”
秦始皇说:“我这次来就是听取将*意见的。”于是,将60万*队如数交予王翦率领,并亲自为他送行。临别,王翦请求秦始皇赐予他大量的田宅园池,秦始皇说:“将*放心走吧,难道还担忧贫困吗?”
王翦说:“为大王领兵出征,有功也不能封侯,所以趁大王还看重老臣的时候,老臣也及时请求些田产作为子孙的基业。”
秦始皇听后大笑。王翦告别秦始皇,一路上又派回五批使者叮嘱此事。有人认为:身为将*,三番五次向君主讨赏,象个要饭的,有点过份儿了。王翦说:“不然。大王为人多虑,不相信人。现在掏空秦国精兵专门委交给我,我不多为子孙请求田宅申明自己,反要大王坐在朝中怀疑我吗?”
王翦率*深入楚境,稳扎稳打,连续击败楚*,楚将项燕自杀,楚王负刍被俘。秦王二十五年(前),王翦又平定楚的江南地区,设置了会稽郡。王翦用兵三年,楚国全部灭亡。
灭楚的同年,秦派王贲进攻燕的辽东,俘燕王喜,燕国灭亡。接着回兵进攻代郡,俘代王嘉,赵国灭亡。
齐国长期屈服于秦,苟且偷安,当秦国吞并山东各国的时候,既不援助别国抗秦,也不修整本国战备。始皇二十六年(前),山东其他五国已经无一存在,齐王与相国后胜才派兵防守西界,与秦断绝来往。王贲大*由燕南下,一举战胜齐*,俘齐王建,齐国灭亡。
秦始皇从秦王十七年(前)灭韩开始,到始皇二十六年(前),历经10年时间,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四、全面改革,创立封建帝国
武力统一完成之后,长期割据所形成的各地差异依然存在。秦始皇以巩固统一为核心,以秦国制度为蓝本,在*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行全面改革,创立空前庞大和统一的封建帝国。
(一)树立皇帝的至上权威
始皇二十六年(前)战争刚一结束,秦始皇就首先宣布了吞并山东六国的正义性和合理性,理由是韩、赵、魏、楚背叛盟约,燕、齐敌视秦国,所以要全部消灭,并归于秦,而这一空前功业正是自己“以眇眇之身”来完成的,因此要更定名号,树立权威。这样,统一后的首件大事,就是确立帝国首脑的至高地位和权力。经群臣郑重讨论,确定尊号名曰“皇帝”,接着皇权以及维护皇权的一系列规章也逐步形成。皇帝是帝国的最高首领,整个帝国都是属于他的,其地位和权力至高无上,朝廷和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任免。皇帝自称为“朕”,命称为“制”,令称为“诏”,行施权力的凭证是玉玺。玉玺分为两种,一种叫“传国玺”,玺方4寸,上部勾交5龙,由和氏璧仔细琢磨而成,文曰“旻天之命皇帝寿昌”,乃李斯亲笔书写;另一种叫“乘御六玺”,共有6方,分别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都是用上等玉料制成。
只有皇帝的印才称为玺,只有玺才能使用玉料,玉玺与朕、制、诏一样,都是皇帝的专擅之物,不许臣民使用。皇帝名号和权位确定以后,皇帝的至亲也随之各建尊号,父亲曰“太上皇”,秦始皇定号的当年就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母亲曰“皇太后”,正妻曰“皇后”,这就更烘托了皇帝的最高地位。秦始皇还命令博士官参照六国礼仪,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皇帝高高在上,群臣听传令官之令趋步入殿拜见皇帝;群臣上书奏事,一律要采用“臣某昧死言”的格式。秦始皇又以“辠”字似皇,改成为“罪”。总之,帝国的一切,都要体现皇帝的无上权威和最高意志。*事无论大小,秦始皇都要亲自裁决。为了充分行施自己的最高权力,他每天都在夜以继日的拼命操劳,白天断狱,夜批公文,并给自己规定,不批完一石公文,决不休息。秦代公文使用竹简木牍,一石为斤,约合今60市斤。
(二)确立秦朝的正统地位
秦始皇做的第二件事情是确立秦朝的正统地位。战国时流行五行学说,五行是土、木、金、火、水,用五行解释朝代变化,叫做“五德始终”说。这种学说认为,五德相克,导致朝代更迭,虞舜为土德,夏朝为木德,商朝为金德,周朝是火德,虞、夏、商、周各占一德,都是历史上的正统朝代。秦始皇推论五德始终说,以为周得火德,水克火,秦代周,所以秦朝应得水德,因此他宣布:“当今正是水德的开始。”于是颁布新的“正朔”,以十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表示新朝代的诞生,并把*河(古称为河)改名为“德水”。按五行学说,水德具有黑暗阴冷、严酷无情的特性,于是秦朝以黑色为上,衣服旗帜皆为黑色,百姓也改称为“黔首”,记数以6为纲,冠为6寸,舆为6尺,6尺为步,6马驾车,“刚毅”、“刻削”、“急法”、“不赦”,无处不体现水德之性。明确秦朝得占水德,也就明确了秦朝的合理性。秦始皇又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告祭天神地祗,把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地位进一步确立起来。
(三)建立中央集权的行*制度
采取什么样的行*体制来统治面积辽阔的帝国领土?是秦始皇面临的第三个重大问题。
丞相王绾说:“山东六国刚被打破,燕、齐、楚三地距咸阳遥远,若不设置国王,无法进行统治。建议分封诸公子为王,望皇帝恩许。”
秦始皇把丞相的建议交给群臣讨论,群臣都表示赞同,唯新任廷尉的李斯独执己见,力排众议,他说:“周文王和周武王曾分封许多同姓子弟,然而后代关系疏远,相互攻击,如同仇人,诸侯之间也互相杀伐,周天子不能禁止。现在赖陛下神威,海内一统,全部设置郡县,对诸子和功臣则用国家的赋税给予重大赏赐,很容易进行控制。使天下没有二心,就是安定的方针,分封侯王是不成的。”
秦始皇决断说:“天下苦于战斗不休,就是因为有侯王。刚统一就又立国,无疑是在培养战争因素,这样来求取安定和平,岂不难哉!廷尉的意见正确。”于是把天下分为36郡,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套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的行*机构。
朝廷以皇帝为首,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是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中央行*机构的最高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务,国家大事一般由丞相总领百官进行集议和上奏。太尉是中央行*机构的*事长官,协助皇帝掌管*事,但平时没有兵权,只有接到皇帝命令和符节时才能调动或指挥*队。御史大夫是副丞相,相当皇帝的秘书长,皇帝诏命常由御史大夫转交丞相颁布,御史大夫协助丞相治事,并有监察文武百官的职权。三公之下设有九卿,即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负责掌管各方面的具体*务。奉常是礼教官,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是传达、警卫官,掌管皇帝的传达和安全警卫。卫尉是皇宫卫队长,掌管皇宫守卫。太仆是皇帝的仆从长官,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官,掌管刑法和审理重大案件。典客是外交官,掌管外交和国内少数民族事务。宗正是维护皇室利益的官职,掌管皇室宗族事务。治粟内史是最高财*官,掌管全国租税收入和财*开支。少府是皇帝的私人财务官,掌管山海湖泊税收、宫廷手工业和皇室私财。
地方以郡、县为基本行*单位,下分乡、亭、里、什伍。郡设郡守,作为一郡最高行*长官,直接受朝廷管辖。郡守之下有郡尉辅佐郡守,并兼管郡中*务;又有监御史,负责监察。郡内分为若干县,万户以上设县令,不满万户设县长,主管全县*务,受郡守管辖。县令、长下有县尉管县中*务,有县丞助理令长并兼管司法。县内分为若干乡,乡有啬夫主管乡务,三老主管教化,游徼主管治安。交通要道往往设亭,负责邮传和追捕盗贼。里是民间居住区,有里正。居民的基层组织是什和伍。十家为什,有什长;五家为伍,有伍长。什伍互相监督,有罪连坐。
秦始皇设置的这套行*制度,起到了层层控制,权力向上集中的作用,从朝廷到地方,从郡县到乡里,构成了一张宠大的统治网,使分散的地方权逐层向上集中,最后集中到朝廷,再通过朝廷集中于皇帝手中。这套行*制度,对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四)颁行各项统一法规
统一之初,各地沿用旧制,诸项法规制度处于极端混乱状态。对此,秦始皇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颁布执行各项统一的法规。
颁行统一法律。商鞅变法时,采用魏国李悝所著的《法经》作为秦国法律的蓝本。《法经》共分6篇,即《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商鞅改“法”为“律”,并增加“什伍连坐”和参夷等内容。后来秦律内容逐渐扩大,到秦始皇时,律文已经相当广泛细致,仅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律简就有《田律》、《仓律》等18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秦律颁布全国执行,结束了战国时代各国法律条文不一致的状况。秦律具有苛刻严明的特征,对于“治吏”尤为重视,大量律条是针对官吏制定,官吏犯过,刑罚必加,绝无宽恕余地,所以秦代吏治清明,官吏不敢贪污受贿,也不敢玩忽职守,理事效率极高。
颁行统一度量衡。战国时各国度量衡非常混乱,大小、长短、轻重、单位都不相同,秦始皇统一后,把商鞅变法时所立的秦国度量衡标准推行全国,并专门颁发统一度量衡的诏书,铭刻在官方度量衡器上,发到全国,作为标准器具。当时的1升约合今0.2公升,1尺约合今0.23公尺,1斤约合今.25克。同时,还执行度量衡定期检查制度,每年二月对全国度量衡器进行鉴定,以保证器具的准确和统一。
统一货币。战国的货币情况也很复杂,刀、布、钱、贝,五花八门。秦始皇统一后规定货币分为二等:*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铜钱为下币,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
简化和统一文字。秦统一后,各地文字形体差异很大,同一个字往往有几种写法,这给*令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很大障碍。李斯建议统一文字,废用与秦文不同的六国文字。秦始皇令李斯等人以秦国的篆文为基础进行文字的简化和改革。李斯等人整理出一套笔画简便、写法一致的文字,作为标准文字,在全国颁行,称为小篆。秦始皇又令李斯编写《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编《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编《博学篇》,作为识字课本推行全国。这是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对汉族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颁行私田和赋役制度。田地和赋役,战国各有其制。就土地制度来说,多数诸侯已实行土地私有制,同时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部分土地国有权,有的国家则实行授田制。所以在统一之初,授田制、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各地很不平衡,呈现一种混乱状态。始皇三十一年(前),秦始皇下令“使黔首自实田”①,即统令土地占有者如实呈报占有数额,国家承认其私有权,根据数额征收租赋。秦朝的租赋有禾稼(粮食)、刍(饲料)、槀(禾秆)等,还有“户赋”、“口赋”。徭役和兵役也进行了统一规定。
(五)划定共同的帝国疆域
统一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攻匈奴,收复了河南(今内蒙乌拉特中后旗西南)、阴山(今内蒙狼山)、北假(今内蒙河套以北,阴山以南)等地,解除了匈奴对秦朝北境的威胁。接着便在那里设置34县,移民开垦,并大规模修筑长城作为帝国的北疆。长城西起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碣石(今大同江附近),延绵起伏,长达1万余里,成为举世闻名的奇迹。对“南越”居住的岭南广大地区,秦始皇也进行了征服和统一,他派尉屠眭率领50万大*分五路向岭南进兵。五岭山高水险,交通不便,为了解决*粮运输,秦始皇派监禄在今广西兴安县北开凿了灵渠(又名兴安运河),灵渠沟通湘、漓二水,使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另外,又修筑了一条“新道”。大大方便了内地与领南的交通运输。统一岭南后,秦始皇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作为帝国南部边郡,并徙民戍守,与越杂居。北筑长城和南戍五岭两项大功告成,就大体上划定了秦朝东至辽东,西至陇西,北至阴山,南至南海的空前辽阔的帝国疆域。
秦始皇极为重视帝国疆域的统一性,在这块共同疆域内,绝对不允许分裂和割据的因素存在。为此,在划定帝国疆域的同时他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迁徙豪富。他把天下豪富12万户迁到咸阳,使六国贵族失去反抗的社会基础和物质基础,便于帝国的监视和控制。其次是没收兵器。秦始皇把民间兵器全部没收,集中到咸阳销毁,铸成了钟座和12金人,从而剥夺了反抗的武器,以保帝国的统一和安定局面。第三是毁坏城防。六国首都都筑有城郭,有的国家还利用堤防和险要建有边城、关塞,秦始皇下令一律拆毁,破坏了分裂帝国的割据凭藉。第四是修筑驰道。为了便于控制广阔的领土,秦始皇下令修筑驰道,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一条东通今河北、山东的海边;一条南通今两湖、江苏等地,一条北通今内蒙(又曰直道)。驰道宽50步,路基夯实,两旁每隔3丈种青松一棵。三条主要驰道外,通岭南有“灵渠”和“新道”,通西南山险地区则修了“五尺道”。秦帝国的交通网,大大便利了帝国中央对广大领土的控制。
秦始皇进行全面改革,树立了皇帝的至上权威,确定了秦朝的正统地位,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制度,颁行了各项统一法规,划定了统一的国家疆域。于是,一个空前庞大的封建帝国便创立出来。后来尽管更朝换代,但基本上是在秦始皇所创立的秦朝帝国的基础上进行发展。
五、残暴统治,造成怨声载道
秦始皇吞并山东诸侯,建立庞大的秦朝帝国,树起个人的至上权威,踌躇满志,以为天下人间没有自己不可征服的事物,于是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峻法严刑。极端残暴的统治搞得哀鸿遍野,怨声载道。
秦始皇在兼并六国时,每灭一国,就命人把该国宫殿绘制图样,在咸阳仿造。统一后,他曾打算扩建苑囿,西起雍、陈仓(今陕西凤翔、宝鸡一带),东至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面积广阔,东西千里。秦始皇身边的侏儒优旃爱开玩笑,他说:“好极了!这么大的苑囿,多放凶禽猛兽,有强盗从东方来进犯,让麋鹿出动就能把他们顶跑了。”秦始皇听后大笑,这才做罢。他虽然没有扩建这一苑囿,却到处建造离宫别馆,仅首都咸阳四周里内就有宫殿座,关中有行宫,关外多。
在秦始皇兴修的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宫殿是阿房宫。阿房宫究竟有多大是难以确估的。据载,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步(约合今米),南北长50丈(约合今米),上面可坐万人,下面可竖5丈大旗。殿门以磁石做成,用防刺客暗携兵器入殿。殿门前排列没收民间武器铸成的12金人,各重24万斤。这项宏大的工程,常年用工70万人,没有等到建成,秦始皇去世,后来项羽入关放火焚烧,一连三月还没烧灭。
骊山墓是秦始皇的另一项宏大工程。秦始皇刚即位,就开始在骊山为自己修造坟墓,统一后扩大规模修造,常年使用刑徒72万人,一直修到死。
阿房宫和骊山墓两项宏大工程,就用去了精壮劳力余万人,加上北筑长城,南戍五岭,修驰道,造离宫,以及其他兵役杂役,常年动用民力多达余万。丁男全被征发服役,部分丁女也裹入服役队伍。沉重的兵役徭役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又加以横征暴敛,于是海内虚耗,民穷财尽。秦自孝公以来奉行法家学说,法家急法尚刑,山东称秦为虎狼之国。秦始皇继续推崇法家,他为人苛薄寡恩,用刑残酷,杀人如麻,使秦*的残暴达到高峰。人民扬手犯法,举足触律,无所措手足,大批无辜者被罗入刑徒去服苦役,路上行人半数都是囚犯。长城脚下,阿房宫中,骊山墓旁以及五岭路上,处处堆积着白骨。秦帝国成了一座人间大地狱,百姓生活在恐怖之中。正如尉缭预见一样,天下人都成了秦始皇的奴虏。
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引起了社会的普遍不满。一直对秦恨之入骨的六国贵族首当其冲,多次采用暗杀方式行刺秦始皇;士人得不到信用,纷纷指责秦的统治*策;广大百姓刚刚脱离战争之苦,本来拥护统一,但秦的暴*又引起了他们对故国的怀念,转而诅咒秦始皇早死,秦朝快亡。
统一之后,秦始皇连续三次遇刺,刺客多为六国贵族。
始皇二十九年(前),韩国贵族后裔张良求得力士,专门制造了斤重的铁椎,埋伏在博浪沙(今河南中牟北)中,狙击秦始皇,由于误中副车,刺杀失败。秦始皇大怒,通令全国搜捕刺客,迫使张良改名换姓,亡匿下邳(今江苏邳县南)。
始皇三十一年(前),秦始皇身着便服,与4名武士在咸阳行走,深夜行至兰池时,遭遇一股民间刺客,情况相当危机,武士奋力击杀,秦始皇才得以脱险。事后,在关中进行了20天的大搜捕。
接着,壮士荆轲的故友、击筑乐师高渐离更名换姓进入宫中。有人认出他,对秦始皇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爱惜高渐离高超的击筑技艺,没有对他治罪,在毁坏他的视力后,仍留在宫中击筑。时间一长,秦始皇放松警惕,高渐离得以接近秦始皇。他在演奏之前把铅装于筑中,当靠近秦始皇时,突然举筑向秦始皇打去。由于高渐离双目失明,一筑没有打中,象当年荆轲的刺杀一样,陷于失败。秦始皇诛杀了高渐离。这次遇刺以后,秦始皇终生再也不敢接近山东诸侯的故人。
士人对秦始皇的指责,先后导致了“焚书”和“坑儒”。
始皇三十四年(前),秦始皇在咸阳宫置酒大会群臣,博士长官周青臣称颂秦始皇的功德。齐人淳于越进谏说:“商周统治多年,都分封子弟功臣作为支辅。现在陛下拥有天下,而子弟却为匹夫,一旦有田常、六卿式的人物篡权,没有封国为辅弼,如何解救患难呢?不效法古代而能长治久安,这事没听说过。现在周青臣当面吹拍,加重陛下的过错,不是忠臣。”
一位普通博士官借助分封问题对秦始皇的统治*策提出指责。秦始皇下令丞相讨论淳于越的意见。这时,廷尉李斯已经升为丞相。当年李斯身为廷尉,就在分封的问题上驳斥过丞相王绾,现在自己为丞相,而对方是一位小小的博士官,他根本不放在眼里。李斯经过一番考虑,决定打击一下士人的议*之风,就给秦始皇上了一封咄咄逼人的奏书。奏书说:
“古代天下散乱,没能统一,所以封国林立,都厚古薄今,虚言乱实,用个人的见闻去非难君主的建树。现在皇帝统一天下,黑白辨别,共尊一主,然而私学却来指责国家的法教,听到公布命令,就各用自己的学说议论,入则心非,出则巷议,以批评君主赚名誉,以奇谈怪论算高明,带头造谣诽谤。如果对此放任不管,上面君主的权势必然下降,下面的反对势力必然形成。必须采取禁止措施。请命令史官将《秦记》以外的史书统统烧毁。除博士官掌管收藏以外,天下所有的《诗》、《书》和诸子百家书籍,一律送到郡中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人杀头,以古非今的灭族。官吏知情不报同罪。令下30日不烧即判刑。保存医药、卜筮和农书不毁。如果有人想学法令,拜官吏为师。”
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奏书。李斯这封奏书连同秦始皇的批文,构成了秦朝的“焚书令”。焚书令颁行全国,全国各地便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焚书”活动。
次年,为秦始皇寻求仙药的方士卢生对秦始皇说:“君主让臣下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成不了神仙。作为神仙的‘真人’,水浇不湿,火烧不着,驾云行走,寿同天地。现在陛下治理天下,虽然不能恬淡,但希望陛下不要让人知道自己居住的宫殿,这样长生仙药就可以得到了。”秦始皇说:“我羡慕真人,自称真人,不再称朕。”于是下令在咸阳周围里内的所宫殿之间修建复道和甬道,每所宫殿充置固定的器物和美人,不许移动。秦始皇随意居住,行无常所,有人泄露行踪,罪死不赦。一天,秦始皇来到梁山宫,从山上望见丞相的车骑队伍过于排场,表示很不满意。有人给丞相通风报信,后来丞相就减损了车骑队伍。秦始皇忿忿地说:“这是有人泄露了我的话。”进行追查,却没人认账。于是下令逮捕当时所有的在场人,一律砍了脑袋。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秦始皇在什么地方。皇帝听群臣奏事,群臣接受皇帝诏命,都在咸阳宫进行。
方士提出的要求秦始皇当年就做到了,而秦始皇梦寐以求的仙药方士却根本无从拿来。就在同年,随着对秦始皇怨恨声浪的高涨,方士顺水推舟,也加入抨击秦始皇的行列,为自己的大话进行开脱。侯生和卢生暗中议论,说秦始皇刚愎自用,贪于权势,专任狱吏,乐以刑杀,不能为他寻求仙药。于是大骂一通,逃之夭夭。
秦始皇大怒,说:“我待卢生等人甚厚,现在却诽谤我,有意加重我的不德。在咸阳的诸位先生,我要派人查问一番,或许有人制造妖言迷乱黔首。”于是派御史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犯禁者余人。秦始皇把他们全部坑埋在骊山深谷。因为其中多为儒生,所以史称“坑儒”。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进谏说:“天下初定,远方的黔首还没安下心来,诸位先生都诵法孔子,陛下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望陛下三思。”秦始皇怒扶苏多嘴,把他轰出咸阳,让他到北边的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去执行监*任务。
人民方面,也在怨恨秦始皇。
楚地一带,流行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传说。
始皇三十六年(前),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落下一块陨石,有人在石上刻了一行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知道后,派遣御史追查刻字人,由于无人承认,便把陨石附近的居民全部杀死,然后销毁陨石。秦始皇为此事闷闷不乐,让博士官作《仙真人诗》,传令乐人歌唱。
同年秋天,秦始皇的使者从关东返回咸阳,夜间经过华阴的平舒道时,遇见一个拿璧的人。这人得到了8年前秦始皇沉江的玉璧,就以神*身份前来诅咒秦始皇。他对使者说:“为我把这块璧送给周武王。”又说:“今年祖龙死。”说完,便放下玉璧消失在夜幕之中,言谈举止,有如*神。使者捧璧向秦始皇汇报。秦始皇默然良久,他深信*神的存在,并且明白:龙代表人君,祖龙正指自己;武王曾经伐纣,纣是暴君,给武王送璧,乃不祥之兆。最后说:“山*也不过知道一年的事而已。”为了避灾,秦始皇卜了一卦,卦象利于出游,于是便决定再次巡游天下。
六、秦始皇客逝沙丘与葬身骊山
巡游是秦始皇的一大爱好。早在统一之前,随着兼并战争的胜利步伐,他就先后到过洛阳、邯郸以及楚国的首都郢、陈等地。统一的第二年,出于防御匈奴的需要,他巡视西北边郡陇西和北地二郡,越过鸡头山(位于今六盘山中段),由回中(今甘肃华亭南)返回咸阳。从统一的第三年起,他开始了全国性的大巡游。共巡游四次,跋涉名山大川,足迹几乎踏遍了全国各地。
秦始皇多次巡游全国是由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治因素。由于天下刚刚统一,统一是否巩固?关东六国的情况如何?秦始皇不放心,想亲自走一走,看一看,以便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同时,也可趁巡游过程中炫耀皇帝的功德和威风。因此,他在巡游途中到处刻石,大造舆论。据《史记》所载,前后共立8块刻石,其中6块载有具体文字,分别是《泰山刻石》、《琅邪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刻石的主要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的功德,宣扬结束战争、统一天下、制定国策以及革除旧俗的正义性和优越性。
秦始皇巡游的另一因素是个人心理因素。秦始皇是一个有神论者,他对神仙世界的存在坚信不疑,并梦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长生不老的仙人,跨入那自己从未去过的,虚无缥渺而又美不胜言的神仙境地。神仙家蜂拥而至,方士们撒出弥天大谎,于是,那奇妙的大海便成了秦始皇心驰神往的追求所在。他总以为神仙就在东海,要见神仙,只有多去沿海之滨,所以他四次大巡游,都是到沿海地区,一临碣石(今河北昌黎北),两登成山(今山东成山角),三次来到琅邪和之罘,这些地方都是传说中的神仙登岸点。
在巡游途中,秦始皇每到一地,便派遣大量的方士去寻找神仙,求取长生仙药。其中比较活跃的方士有韩终、徐市、卢生、侯生、石生等人,都是巧言似簧,*话连篇的吹牛能手。他们抓住秦始皇求仙若渴的心理弱点,竭尽能事,象哄骗孩童一样对秦始皇大加欺骗。他们说海中有三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离海岸不远,有人去过。仙人和长生药都在那里,山上的飞禽走兽都是白的,宫殿是由金银造成。不到的时候,看着三神山象海面上的云彩;及到近前,三神山反而坐落海面以下的水中;再向前走,大风就会把船刮走。神药虽有,只是不易取来。徐市给秦始皇上书,要求秦始皇沐浴斋戒,虔诚等候,给他带上童男童女入海,去求仙人换取长生药。于是,秦始皇便派他带数千名童男童女出海求仙。
死,是大自然给予每个人的归宿,皇帝和平民概莫能外。日月推移人渐老,大自然对秦始皇毫不留情。一次他在泰山山腰遭到暴雨的突然袭击,只好躲身在一棵大树下避雨,当时刚刚借助泰山举行完告祭上天的封禅大礼,他不便对山神发火,于是封避雨的大树为五大夫,怏怏下山。他听说周朝的巨鼎沉没在泗水之中,路过彭城(今江苏徐州)时,就斋戒祈祷水神,想把周鼎打捞上来,结果人泅没水底寻找,连个影儿也没见。还有一次,秦始皇乘船到湘山祠,又遭到大风袭击,几乎把船掀翻,秦始皇问随行博士官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秦始皇闻听大怒,认为自己功兼三皇五帝,尧女舜妻算什么东西,竟敢兴风作浪卖弄威风,于是命令刑徒伐光湘山所有草木,一把火烧成了秃山。
一批批方士空手而归,卢生、侯生甚至溜之大吉,山神、水神、湘君等仙物待他都不客气,但这一切毫不破坏秦始皇对于成仙的心理追求。他一面继续派大批方士去寻求仙人,一面加紧骊山墓的施工进程。求仙人与修造坟墓同时进行,长生则归仙,身死则入墓,秦始皇有着生死两不误的双重打算。
秦始皇在使者华阴夜遇“山*”后的这次巡游,是秦始皇的最后一次大巡游。他从咸阳出发,首先来到南方的云梦(今洪湖、洞庭湖一带),在九疑山祭祀了虞舜。然后顺江东下,由丹阳(今安徽当涂东)登陆,来到钱塘(今浙江杭州),打算由钱塘江南渡浙江(今富春江)上会稽山,由于水流湍急,于是绕道向西里,这才渡江登上会稽山,在山上祭祀了大禹。舜和禹是五帝中的二帝,传说死后分别葬于九疑和会稽。以往秦始皇很少把五帝放在眼里,除上天和祖先也很少有所祭祀,现在却赶到南方连祭二帝,似乎已经意识到尽管自己这位皇帝功盖千古,恐怕最终也难免一死。
祭罢大禹,秦始皇在会稽山刻石留念,然后下山,经吴中(今江苏吴县)北上。秦始皇一行从江乘(今江苏镇江)渡江,一直沿着海边向北,又来到琅邪。他总想能在海边有所收获,遇见仙人或得到仙药,所以一直靠着海岸走,然而仍一无所获。方士徐市等人入海求仙,历经数载,耗资甚多,恐怕遭到谴责,这时就又对秦始皇胡说:“蓬莱仙药是可以取到手的,只是海中的大鲛鱼常捣乱,不能靠近仙岛。请陛下调给一些射术高超的弓箭手使用,再遇见大鲛鱼捣乱,就用连弩射它。”秦始皇听到这番胡诌,就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自己与海神打仗,海神的相貌与人一样。他让卜者解梦,有的博士官为了迎合秦始皇的求仙心理,插言道:“水神不会轻易露面,陛下所梦见者乃是为水神站岗的大鱼、蛟龙等恶神。只要把它们除去,就可以见到善良的水神了。”于是秦始皇命令入海的方士携带击捕巨鱼的工具,自己也准备了连弩,打算一旦大鱼出现,就亲自射击。从琅邪到成山,一路也没见到大鱼的踪影,走到了罘时发现巨鱼,于是射杀一条。
秦始皇沿胶东半岛北岸继续向西行进,看看求仙无望,便决定返回咸阳。连日的旅途劳累,加上心情沮丧,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附近)就病倒了。
当时,跟随秦始皇出游的有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等人,还有秦始皇的少子胡亥。虽然秦始皇已经病危,但由于他最厌恶死亡,忌讳“死”字,所以李斯等无人敢向他问及后事。不过,随着病情加重,秦始皇自己也明白死到要临头了。于是,他给在北边监*的长子扶苏留下了玺书,让他急赴咸阳主办丧事。明确地安排由扶苏来继承帝位。玺书封好后,放在中车府令赵高处,没有来得及交予使者。这时,行舆已经来到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逝。时为始皇三十一年(前)七月。秦始皇在位37年,称王25年,称帝12年,终年50岁。
丞相李斯见秦始皇死在途中,恐怕咸阳诸公子争夺继承权和天下叛乱,采取了绝密措施,把秦始皇的尸体载在辒辌车中继续前进。天气日益炎热,尸体臭味扑鼻,为了掩盖尸臭,李斯命令从官每车载一石鲍鱼。就这样,行舆大队浩浩荡荡,一路臭气熏天,返回咸阳。
在归途中,赵高乘机策动*变,他勾结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遗嘱,决定扶立少子胡亥继承帝位,并派人逼死扶苏。返回咸阳以后,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皇帝。
九月,为秦始皇举行隆重葬礼,安葬骊山。骊山墓是秦始皇用70多万人力,历时10余年修建的一项巨大墓葬工程。骊山墓坟高50丈,遍植树木,形如大山。墓室极深,下穿三泉,灌铜液阻挡泉水。墓室顶部用珠宝设日月星辰之象,底部用水银作江河大海之势,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机械转动,巨炷照明。室内序列百官次位,罗满奇珍异宝,又以能工巧匠设置机械弩矢,有人穿墓近室,弩矢自发,射杀窃贼。后宫女子入墓送秦始皇下葬,二世皇帝胡亥说:“没有为先帝生育的后宫女子,不应该再出来,就让她们奉陪先主去吧。”秦始皇的后宫美女有1万余人,怀孕生育者甚少。二世皆令从死,被活埋陪葬的女子不计其数。墓室关闭以后,工匠还在墓道的藏室中存放葬品,有人说工匠制造墓内机巧,珍藏所在一清二楚,恐怕泄露。于是,等工匠藏好葬品,一切安排妥当,正在关闭墓道中门的时候,突然落下外门,把入墓工匠全部关闭在中门和外门之间的墓道中,无一得出。
秦始皇帝陵现在陕西临潼县东5公里的下河村附近,今坟高55.05米,周长0米。秦始皇陵历经两千多年,据考古学家勘探,墓室仍然保存完好,未被破坏;陵园有内外两城,内城周长.4米,外城周长米。七十年代,在陵墓东侧1米处,发现三个大型兵马俑坑,坑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使用的各种实战兵器,现已陆续破土再现。近万个陶质卫士分别组成步、弩、车、骑四个兵种,手执弓箭、戈矛、戟剑等实战武器,步武齐整,阵容浩大,气吞山河。李白在《古风》中写下诗句: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威武雄壮的秦俑*阵,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秦始皇那“飞剑决浮云”,横扫山东诸侯和创建统一大帝国的宏伟气势。#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