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下旬,日*攻占娘子关,随后一步步逼近太原。11月2日,晋系*阀阎锡山组织太原保卫战。
但即使在中国守*誓死不退的反复拉锯中,日*还是凭借优越的空中力量和火炮优势将晋系部队重创,于11月8日攻破太原城。
无奈之下,太原守将傅作义带领残部向西突围,9日,太原沦陷。
由于兵力的局限,日*延同蒲铁路两侧建立了许多据点,希望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控制山西,但这种方式,给了敌后抗日武装很大的操作空间。
八路*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隐蔽敌后,开展根据地的扩大工作。
01整天混在老乡堆里,团长被热心老乡做媒
隐蔽敌后没有仗打,唯一能做的就是打探敌情。既然要打探敌情,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伪装成老乡。
师旅团的团长杨得志接受的就是这样的任务。
杨得志本就是穷苦出身,人还没桌子高就跟着父亲学打铁,只要稍稍纠正一下口音,就跟当地老乡一模一样。
但杨得志知道,这样的任务不能出一点纰漏,否则死的就不只他一个,还有一村子的老乡,甚至还会牵连到战友。
为了不出意外,他时常落脚在一户老乡家中,一来二去,两人就熟悉起来。
一天,杨得志例行侦查,带路的就是他寄住那家的老乡。
当时沦陷区的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艰苦,在*子据点附近的就更不用说了。日常吃的就是野菜煮糊糊,要是碗里有固体,那就是过年。
这样艰苦的条件,老乡家里当然不能给二人准备好早饭,再送他们出门。所以走到半路,两人的肚子都忍不住叫起来。
杨得志还能熬得住,可住在别人家里,不能让主人跟着自己办事还挨饿吧!
想了想,又咬咬牙,杨得志脱了鞋,把藏在鞋底里好几天了的一块大洋掏出来。
虽然多少有点肉疼,可既然拿出来了,那就得大方点。
杨得志把银元塞进老乡手里:“饿坏了吧?去买点吃的。”
实在是没有零钱了。
老乡看着手里这一块大洋也有点懵,这么大方的吗?!四块大洋就能买头驴啦!
不多久,看着老乡小心翼翼地托着一大包鸡蛋,得有两百来个吧,杨得志的眼睛也瞪得快鸡蛋那么大了。
他没想到老乡能把一块大洋全花了。
没有办法,只能先把鸡蛋送回老乡家里,总不能带着鸡蛋去盯梢啊。
不过也因此,杨得志在老乡圈里的口碑一下就起来了,说他大方,人不错。
02两百个鸡蛋换来的一场相亲,没想到是个假“大款”
经过鸡蛋事件,杨得志在村里活动得愈发得心应手,他也趁机给他们宣传八路的抗战精神,还有解释自己跟他们之前看到的那些*阀的不同。
村民们似懂非懂。
哦......原来八路*不吃*饷啊,看他们穿的也确实没有以前那些老总那么讲究!
不过精气神是不一样哈?村头一家的小儿子就在太原城里当过兵,日本人没打进来的时候城里兵的伙食可好了,个个肥头大耳,可就是没有这帮脸色蜡*的八路有精神。
渐渐地,话题从国家大事转移到了私人问题上。
老乡问:“长官,你在外面打仗,家里婆娘咋办哩?”
杨得志当时27岁了,放在村里小孩都能看酱油铺子了。
结果杨得志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还没娶媳妇呢。”
老乡自觉跟杨得志已经很熟了,于是接了他的话头认真道:“你还没找媳妇,那我给你找一个吧?”
杨得志只当他是开玩笑,也就一口应承下来。
但他没想到的是,经过老乡和老乡婆娘的全方位宣传,他这样一个年轻会打仗有礼貌又大方的长官,在村里是很有市场的,一般人老乡还不乐意。
经过一番打探,老乡替他相中了一个长相俊俏的姑娘。这姑娘不只长得好,还是本村不多的几个有文化的,念到了高小毕业,在当时绝对是高知。
在姑娘父亲的作陪下,两人进行了一次相亲。一趟看下来,二人对对方都有好感,郎有情妾有意的,有那么点儿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意思。
感情方面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彩礼上。
女方父亲执意要大洋的彩礼,不然就不嫁姑娘。
任凭杨得志多番解释都没有用,老人家还推心置腹:“俺知道你们八路不一样,没有钱,所以俺才要了大洋。”
“当年太原城里的把总要娶俺闺女做小妾,给一万现大洋俺也没点头,也是体谅你们不容易......”
03多方想办法,却始终凑不到一百大洋,无奈劳燕分飞
杨得志体谅老乡养女儿不容易,光是念书那么几年花费就不少,可真要自己拿出来,也实在是没有。
团的*委是吴法宪,跟杨得志一路打仗打出来的兄弟,那一块大洋买回来的两百个鸡蛋里,他也吃了好几个。
见不得杨得志娶个媳妇这么费劲,吴法宪先从身边人开始问起。
“知道谁有一百大洋吗?借你们*委我使使。”
结果一个团千把人凑起来,还没有十个大洋,吴法宪自己都笑了:“说明我们八路*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贯彻得很彻底嘛。”
“很好,这种精神值得表扬,今晚就不拉练了,改去老乡村里犁地。”
钱是凑不到了,吴法宪又拖着杨得志想办法:“诶你说,能不能让姑娘她爹,改收粮食啊?”
杨得志瞪他:“现大洋没有,粮食你就能变出来了?”
“那不是,山坳子那个基地里咱们还有二十万担*粮......么”
眼看着杨得志眼睛要喷火,吴法宪立马住了嘴。
“我娶个媳妇,你小子主义打到*粮头上,再胡说八道,老子毙了你!”
期间,姑娘甚至来找过杨得志,愿意跟着他走。可杨得志体谅姑娘父亲养育她不容易,愣是没答应。
不久后,杨得志调任旅旅长,离开晋西,去往晋东南。一直到离开那天,他还是没有凑到一百大洋。
杨得志管着一个团的人,手上当然有*费,可他就是不愿意动那些钱。
他辜负了一个淳朴姑娘的爱意,只为守住人民*队的底线。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授上将*衔,这便是国家和人民对他最大的认可。
老百姓对人民*队的信任来自哪里?就来自他们刻薄自己也要坚守的信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