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发生了两件与北方地区关系甚大的事件。其一是第四次经济普查,其二是*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前者表明南北差距在扩大,后者为北方发展指明了出路。
面对新形势和新战略,太原也需要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之前太原受制于辖区过小,土地指标供给严重不足等因素影响,太原在全国战略中的定位一直不高。现在,一方面山西省通过省里设立综改示范区的方式解决了太原土地指标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家支持行*区划不合理的大城市调整区划,这给山西解决年行*区划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遗留问题提供了机会。(关于该历史遗留问题可点击太原与晋中合并——一个新的特大城市或将诞生)
图为四川省温江地区,区划改革后并入成都市
倘若山西抓住机会解决掉区划管理体制改革时太原辖区过小的缺憾,使太原盆地统归太原市管辖,太原的总面积将摆脱目前居大陆省会城市倒数第二小的尴尬境地,总面积将增加到平方公里,达到全国省会城市的平均水平,平原面积也达到平方公里,接近其他省会的平均水平,摆脱目前平原面积居省会城市倒数第一的尴尬。
图为太原、阳泉、吕梁三市最适宜的辖区
届时,太原的总人口和经济总量也将相应提升。按官方公布的年抽样调查人口计算,太原盆地的总人口约为万。但之前分析过,抽样调查的数据大幅低于实际常住人口数据。其中太原市有万左右的出入,考虑到其中有不少人是从太原盆地各县市迁往太原的,因此,太原盆地的实际常住人口规模大约在万左右(关于太原常住人口的问题可点击太原的人口之谜:或许早已超过万!)。另外,太原盆地年的GDP大约为亿,在全国排第33名。
在行*区划变动之外,太原的经济增长情况也是非常亮眼。
年-年太原的经济增幅进入全国前十,北方第二。年开始,太原的工业投资增幅位居全国之首。有工业投资做保障,未来数年,太原的GDP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年,太原盆地的经济规模或将超过00亿大关,达到10亿左右,在全国的排名前移到25名左右,在北方的排名则将前移到第7名或第8名。实现市域排名与市区排名相匹配(目前太原城区的人口和GDP在全国的排名都在20名左右,但由于郊县规模过小,全市人口排名在90以外,全市GDP排名为57)。其中,都市区(现太原六城区+清徐县+阳曲县+榆次区+太谷区)的GDP或将超过8亿,其余县市将超过亿。此外,太原盆地的常住人口也将突破0万,其中都市区的人口将超过万。
图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重点发展信创、半导体、生物合成、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北方,根据区域内区位和人口、经济联系紧密程度等因素,可大致划分为东北、京津冀、西北、山东、河南、山西六大板块(地跨三北的内蒙古土地狭长、人口分散,分别就近划入相邻板块)。其中东北(约1.1亿人口,含蒙东)的龙头城市为沈阳,西北(约1亿人口,含蒙西)的龙头城市为西安,京津冀区域内(约1.14亿人口)为北京天津双核,山东区域内(约1亿人口)为济南青岛双核,河南(约1亿人口)的龙头为郑州,山西(约0.5亿人口,含蒙中)的龙头为太原。
中国第一台国产电脑在太原诞生。太原是全国最大的国产电脑生产基地
之所以如此划分,还因为:东北、西北、京津冀这三个板块均是自成一体,内部联系紧密;山东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北方省份,河南是华中地区唯一的北方省份,山西和内蒙古是沟通京津冀和西北地区的省份,且内蒙古中部在清朝到民国初年本就是山西省的一部分。
因此,山西省需要尽早解决行*区划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提高太原的战略定位,在*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与西安共同组成*河中游的区域中心城市,再加上*河下游的两个区域中心城市郑州和济南,构成*河战略的四大支点。而在整个北方,则与北京、天津、郑州、西安、青岛、济南、沈阳等城市共同构成撑起北方经济的四梁八柱。在全国,太原的目标也不应该是进入前50,而应该在完成区划调整后冲击前25名,中期目标应该是进入全国前20名(年区划管理体制改革前太原是全国综合实力前20的城市;太原完成迟来的区划改革后,应该重回前20)。进入全国前20名,也就意味着进入了新一线城市阵营。
数据来源:山西省统计局,太原市、晋中市、吕梁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