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扶贫放不下,浓浓牵挂暖民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全国人民接续奋斗,用脱贫攻坚的丰功伟绩,在人类发展史册上书写了令世人瞩目的壮丽篇章。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访贫问苦的脚步遍布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对贫困群众始终念兹在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正携手并肩,拼搏奋进,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初心不渝: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年12月29日,革命老区河北阜平县,白雪皑皑。
就任总书记一个多月,习近平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来到这里看望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的困难群众。
骆驼湾村村民唐宗秀搀扶着总书记,走出门外,“我叫他慢着点,他也叫我慢着点,说路不好走。”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走进困难群众唐荣斌家里,习近平盘腿坐在炕上,详细询问他们一年下来有多少收入,粮食够不够吃,过冬的棉被有没有,取暖的煤炭够不够,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方便不方便。
习近平在龙泉关镇骆驼湾村看望唐荣斌老人一家。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习近平曾深情地说。从一个生产大队*支部书记到泱泱大国掌舵者,从地方到中央,如何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习近平心中始终不变的牵挂。
在梁家河,他最大心愿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到了正定,他甘冒风险也要摘了“高产穷县”的帽子;在宁德,他带领探索“弱鸟先飞”的脱贫路。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八十年代末,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习近平就牢牢记住了这句话。
使命不负,初心不渝,他的步履踏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他的心绪始终挂念着如何让贫困地区的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正让这“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化作切实可行的脱贫攻坚“四梁八柱”现实路径——“两不愁三保障”、“六个精准”基本要求、“五个一批”主要途径……在扶贫思想的引领下,一幅向贫困进*的宏伟蓝图,在中华大地上擘画而出——
脱贫攻坚要全体参与——构建*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发挥中国制度优势,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
脱贫攻坚要全面覆盖——从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山区到革命老区,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到交通扶贫,地域范围广、保障人群全、涵盖范围多,共享全面小康,14亿人正在携手前进;
脱贫攻坚要长期坚持——十八大以来,*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关乎*和国家*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大事。全国各地扶贫开发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用“绣花”的功夫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社会各界合力攻坚,四梁八柱基本完成,瞄准真问题,拿出实方案,全面细致的顶层设计,展现出共产*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智慧与决心。
聚力攻坚:
“这件事我要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对于扶贫,习近平一直是亲力亲为、领战督战。
翻山越岭,山水兼程。到贫困地区考察走访,总离不开“真”“实”“准”三个字——
“真”,就是要访真贫、看真贫。
习近平每次考察扶贫,都特意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去调研,而且要求“不要临时收拾,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从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从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到革命老区贵州遵义花茂村,他以不懈的脚步丈量着中国的每一寸贫困角落。
到了老乡家里,他会用瓢舀起缸里的水,尝上一口,会接过主人递过来的土豆,掰一块吃,还会和乡亲搀扶着走在雪地上。
不是听汇报,不是看表面,而是真切体验百姓疾苦,细察贫困症结。
“实”,就是要了解真情况,拿出实办法。
考察调研到哪个贫困地区,习近平就把同干部群众商讨的扶贫座谈会开到哪里——
年6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年2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委主席习近平在成都市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年4月16日下午,习近平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年陕西延安,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年宁夏银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年山西太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年四川成都,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年重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
直指难点、把脉开方,扶贫座谈会的主题无不凸显不同时间段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
“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不喊空口号,不定虚目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准”,就是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精准扶贫如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准深度贫困地区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以精准施工落实各项部署,取得显著成效。
从年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到年两会期间提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到问题根源,增强脱贫措施的实效性”,精准扶贫正成为撬起贫困大山的有力杠杆。
了解真实情况,拿出切实办法,坚持精准扶贫。年的阜平县骆驼湾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6年增长11倍。在中国大地上,许许多多的“骆驼湾村”正向着脱贫攻坚宏伟目标冲锋,在奋斗前行中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成果卓然: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延续了几千年的贫困难题,进入了决胜的倒计时。
习近平放眼长远:“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要严把贫困退出关,严格执行退出的标准和程序,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据国务院扶贫办介绍,年至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万减少到万,每年减贫人数都保持在万以上,个贫困县已脱贫摘帽个。
从今年7月初开始,国务院扶贫办对年宣布脱贫摘帽的个县进行抽查。结果显示,有86.57%的县未发现错退,90.46%未发现漏评,81.27%既未发现错退又未发现漏评,脱贫退出质量明显进一步提高。
“不打分、不排队,不把‘达标赛’变成‘锦标赛’。”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夏更生表示,“确保脱贫退出社会认可,老百姓认账,交出一份高质量的脱贫攻坚答卷。”
习近平叮嘱干部,确保脱真贫、真脱贫,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