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珠出匣,似月停空。”9月19日,正值中秋假期,“昭明——山西博物院藏铜镜展”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展,这是山西博物院藏精品铜镜首次集中亮相。
小小一枚铜镜,折射出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正面照见古人的生活百态,背面则反映出时人的精神世界。展览展出铜镜及相关文物近件,以实物与场景结合的形式,展现中国古代铜镜蕴含的独特艺术魅力。
“内清质以昭明”
铜镜,在我国有悠久历史,发展脉络清晰,从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始现,经战国、汉、唐发展高峰,一直沿用至清代,随着玻璃镜的普及,退出历史舞台。展览以铜镜发展为主线,由“天工开物”“见日之光”“繁华入镜”“照见生活”四个单元组成。
该展策展人刘玉华介绍,铜镜产生之初,仅贵族享用,秦汉以后逐渐走向民间,融入百姓生活。铜镜镜面经研磨抛光,用来照妆容,镜背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则成为展现不同时代思想、文化和艺术的载体。
“天工开物”单元,追溯先秦铜镜诞生发展、铸造工艺及“晋式铜镜”的独特面貌,特别展出出土于侯马铸铜遗址的精美镜模和镜范,与铜镜实物相印证,展现出中国青铜镜的独特铸造工艺。刘玉华表示,晋式铜镜,与晋式青铜器风格一脉相承,如莲瓣纹装饰变形兽面纹,蟠螭纹组成的连续图案等,颇具晋式特色,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的蟠螭纹镜就是一例。
“见日之光”单元,选取星云纹镜、日光镜、昭明镜、博局纹镜等常见汉镜,体现汉代铜镜铸造的辉煌。展览主标题“昭明”,即取自汉代铭文镜,因镜背铸有“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诗句,而得名“昭明镜”。
“照镜子、正衣冠”
“繁华入镜”单元,通过唐代极具代表性的花鸟纹镜、瑞兽葡萄纹镜及富有宗教色彩的铜镜,展现大唐盛世的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其中一件“双鸾双花纹镜”,双鸾相对,足踏花枝,口衔绶带,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寄托着古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
“照见生活”单元,观众可通过颇具生活情趣和烟火气息的镜背纹饰及祝福语,感受到宋金时期城市繁荣、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流行于金代的双鱼纹镜,造型丰满、写实,双鱼在汹涌波涛中相互逐游,是金人渔猎生活在艺术上的真实反映。
本次展览在形式设计上构思巧妙,展厅主色调豆绿色,雅致清新,配合女性展主题定位。在场景互动区,参考了《女史箴图》仕女梳妆的画面及金墓砖雕《妆镜图》等文物,布置成一个古代女子梳妆的场景,将仿制的铜镜、镜架陈设其中,和艺术展示区,观众可沉浸式体验“对镜贴花*”。
山西青铜博物馆馆长梁育*介绍,铜镜映照出大千世界,不仅能观容貌、正衣冠,更有深刻的寓意,比如审视自身、照胆明心、修德养性,公正廉明,东周就有“以人为镜”的思想,汉代倡导“君子三鉴”,现在则说“照镜子、正衣冠”,不忘初心,正道直行。记者陈辛华太原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