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守呼战疫微光成炬,800位社
TUhjnbcbe - 2024/7/8 16:10:00


  □新华融媒、北疆新闻网、北疆新闻APP记者张杨


  凌晨6点,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青城巷,内蒙古党委机关住宅区四区,一群身影迎着晨曦忙碌了起来——准备核酸检测、通知居民排队、维护现场秩序、信息准确录入、物资及时分发……他们从不懈怠,从不退缩,一直战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用点点微光照亮社区。


  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社区抗疫志愿者。

刘妍明珠和严韶光


  “让大家都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6:00,00后女孩刘妍明珠和90后小伙严韶光,早早来到社区,领取核酸采集物资。7:00,他们准时出现在小区内,开始为社区近名居民采集核酸。


  这样的场景,他们俩已经持续了一个月。


  年大学毕业的刘妍明珠,前段时间实习刚结束,“十一”假期返回家中,恰好遭遇此次疫情。

刘妍明珠在工作中


  “我看到社区群里在招募志愿者,当时被封控在小区,觉得年轻人总得找点事做,于是就报名参加了志愿者。”刘妍明珠说,“加入这个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后,刚开始负责在卡口值守,后来信息录入缺人,我就开始负责核酸采集信息录入。再后来,负责每日核酸采集的医护人员撤走了,我们就参加核酸采集培训,培训完就开始负责为整个小区的居民进行核酸采集工作了。”从11月初开始,直到现在,每天都在重复着这项工作。


  这几天天气降温,塑胶手套戴在手上特别凉,每次用凝胶消毒,感觉手都已被冻僵。有居民看在眼里,给送来暖水杯,抱在手里暖一下手,心里感觉暖暖的。


  现在,每天和刘妍明珠一起负责采集核酸信息录入的,是90后现役军人严韶光。

严韶光在工作中


  “十一”假期,严韶光来照顾78岁的奶奶,结果也被封在了小区里。


  每天要录入、采集近人,每天从6点开始准备,7点开始采集,一般要忙到11点才能结束。


  “我们这些人是完全自愿的,一开始很多人对我们有误解,以为我们做这项工作是挣钱的,后来我们跟居民解释,我们也是小区里的居民,完全是出于自愿,为了保护这个社区别出现疫情,居民们就变得特别配合。”严韶光说,“有些老人行动不便,我们就尽量往前排。还有的小朋友要上网课,我们也会安排学生和老师都尽量往前排。我们也都有过童年,如果小时候能被这样的关爱包围,这对孩子的社会价值观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会懂得感恩,懂得去帮助别人,这很重要。”


  “有一个小朋友,他每次来采集核酸,都会先敬一个礼,他每天都这么做,我就觉得特有成就感、特别暖心。一天采集了那么多核酸,虽然很累,但每当有居民向我说‘谢谢’时,我就觉得,所有的苦和累都值了。”刘妍明珠说,她的
  “总得干点儿对得起良心的事儿”


  “50多天,跑了多公里,其实也不算多!”


  说这话的,是80后餐饮店店主王佳琦。

正在工作中的王佳琦


  “原本是买来准备给店里买菜用的,谁知赶上了疫情,店被封了,却在社区防疫上派上了用场。”


  王佳琦在万达步行街经营着一家龙虾馆,十一前夕,他买了这辆电动车。如今,这辆电动车,成为疫情期间穿梭于小区内各楼栋、小区外商超、街道卡口等地,为居民运送保供物资、去社区领取抗疫物资、去卡口对接物资等工作重要的交通工具。


  “50多天,行驶了多公里,平均每天十几公里,在这么小的一片区域内,相当于一天要跑二三十圈吧。”王佳琦说,“我的店开不了,亏钱归亏钱,但咱们总得干点儿对得起良心的事儿吧?行善积德的事儿嘛,多多益善,我觉得这就是职责所在吧,也没什么。”

张伟在为居民录入信息


  “尽自己所能,帮一个是一个……”


  “他每天都戴着帽子、口罩、眼镜,我从没见过他的真面目。假如疫情结束,摘掉防护之后,我想我估计都认不出他了。”


  刘妍明珠口中的“他”,是名70后,名叫张伟。


  在这个志愿服务团队中,张伟每天干的工作花样较多。他每天早晨5点多就起来工作了,组织社区居民采集核酸、秩序维护、帮社区居民采购生活物资、卡口值守……在每一个重要场合,都能见到戴着黑帽子的张伟的身影。


  现在,每天中午和晚上,张伟又多了一项工作,那就是按时为9旬老人张书府送饭。

为张书府老人送饭


  “我记得特清楚,那天是10月27号,正好我在门口值守。这个老爷子自己出来了,说他已经饿了两天了。因为我记得24号我们队员曾帮他买过60多块钱的蔬菜,我想老人应该是吃完了。我就说,老爷子,您别自己买了,我每天给你送吧。就这样,每天中午11:30~12:00,下午5:30~6:00,我都会把饭准时给老人送过去。”


  正在记者采访之际,张书府老人从社区内走了出来。


  说起张伟每天给自己送饭,老人说“每天吃得挺好的,很感谢志愿者,自己也很感动。”


  老人介绍,他今年90周岁,4个孩子一个在太原,两个在海南,一个在呼和浩特。老伴也在孩子家帮忙照看孙子。


  疫情发生后,老人所在的小区出现阳性感染者,小区封闭后,吃饭成了问题,恰巧遇到了张伟。张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主动承担起为老人义务送饭的任务。

背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核酸采集


  “还有一个老太太,刚做完手术时间不长,走路很慢,我就过去背上老人家去采集核酸。”张伟说,“不光张书府老人,我现在照顾着好几个老人,都给他们留了电话,这些老人想吃什么菜了,会写个单子联系我,我会去给他们买回来。在这个小区里,有太多这样的老人了,我们会尽自己所能,帮一个是一个。”

刘亚先在维持秩序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疫情刚发生没几天,我就向社区问了一句‘缺不缺志愿者’,之后我就去了。”


  刘亚先,内蒙古正大公司的一名员工。由于加入社区志愿服务团队时间较早,而且跟办事处和社区的人都比较熟了,因此被大家“委任”为这个志愿服务队的队长。


  “加入之后,才知道这个工作的严重性。因为到社区之后,发现社区里很多工作人员都已经呈阳性隔离了,工作的人都是上一级单位派下来的。我就配合着他们,做一些外围工作,比如给一些商铺送抗原、帮忙采集核酸、给社区居民送菜。每天下午,要骑个三轮车到卡口给社区居民拉菜。”刘亚先说,那两天确实挺紧张的,好多群里居民在喊菜没送进来,我当时也挺着急,我就那么一车一车地把菜往回拉,让大家都能尽快吃上蔬菜。就这样,这么一直循环,一直循环,直到解封。


  “封控那几天,居民吃肉比较紧张,我就通过我的单位关系,联系食品经理,给大家做团购。疫情期间,我们那么大的分割车间,也就三四个人在工作,工作量特别大,一天最少要分隔五六千斤肉,大家虽很辛苦,但也特别理解。居民们两三天就吃上了新鲜的肉,我感觉也挺充实的。”刘亚先说,“其实也没什么,我做的工作,和大家做得都差不多。当初加入志愿者,就是本着‘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么简单的一点初心,没想到一直干到了现在。”


  “实实在在为给大家做点儿事儿”


  作为这个志愿服务团队的老大哥,在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工作的60后张小勇,是这个团队的主心骨。

张小勇


  “我加入团队的时候,小区正好出现了阳性感染者,这个时期是最困难的。我就想,既然选择了做这个事,就要义无反顾。”张小勇说,“那会儿都是前一天晚上才通知第二天核酸要怎么采集,我们就当晚商量第二天在哪儿采集核酸。因为当初还没有搭帐篷,为了快速采集,有时还要增加一组核酸采样人员,我们还要考虑在哪选址。其实刚开始,真的是特别困难。”


  困难都是暂时的,好在有十几个志同道合的团队成员,大家群策群力,很多困难都迎刃而解。


  “我每天四五点钟就醒了,一早一晚,我都会到外面看看有没有事儿,这已经成了一个习惯了。我在这个团队里年龄最大,他们都年轻,大家也都尊重我,我也就是起个带头作用,没有休息过一天。小区里很多事情我比他们熟,很多人我也比他们熟,协调起来也比较方便,我就想着,为了小区的安全、大家的安全,做点自己能做的事情,实实在在为大家做点儿事儿。”


  作为一名自觉下沉社区的干部,张小勇的心里还是充满愧疚的。


  “我的父母也都90多岁了,我都不敢告诉他们我在抗疫一线,怕他们担心。而且直到现在,我也两个多月没有见到他们了。我知道这个风险有多大,也清楚这项工作的责任有多大,舍小家顾大家吧!”

乔亚楠正在喊居民们采集核酸


  “让居民们不要有怨言”


  乔亚楠,是一家建筑施工企业的老板。因为疫情,他在呼和浩特的两个项目不得不停工。


  “看到群里招募志愿者,我就扫码进群了,和大家一起自发管理小区。”乔亚楠说,自己个子高又胖,防护服根本穿不进去,所以只能拿上喇叭,挨个楼栋挨个单元去喊,小区里15栋楼43个单元,他都要喊到,一上午要走多步,算下来也有五六公里了。


  “能擅长哪块儿就做哪块儿,就是希望能把这个小区管好了,让居民们不要有怨言,也让我们志愿者们干得舒心点,干得有激情。”

陈铎正在为居民录入信息


  托克托县民族中学的陈铎老师,“十一”假期回家,结果也赶上了疫情。在做志愿服务期间,曾一度怀疑自己也被感染,好在每天的核酸和抗原都属正常。但为了安全起见,陈铎愣是把自己关在家里呆了4天,待症状消失后,马上又返回工作岗位。事后回想,陈铎觉得那几天应该是太累了,浑身不舒服。“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块儿砖,哪里需要往哪儿搬吧。”


  “从恐慌到安心,这一切都和志愿者分不开”


  在这场抗疫战役中,有很多党员志愿者身先士卒,未及号召,就已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薜丽娟和刘利华(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薛丽娟和刘利华就是其中的两位。


  “我们俩都是机关下沉到社区的党员志愿者。刚开始,大家都是自发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默默奉献,因为,我既是党员,也是社区的居民,这是我应该做的。”薛丽娟说。


  “社区居民从开始的恐慌,到现在的安心,这一切都是和志愿者分不开的。”刘利华说,“我们10月5号参与进来,期间还因为密接,居家隔离了10天。解除隔离之后,我们又继续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毫无怨言。我们这个社区,是我们自发组织管理的,我们一直管理得都很严格,在这里,谁也没有特殊待遇。”


  也正是有了那么多兢兢业业的志愿者,使得这座近人的小区,成为青城巷这一片区里最早解封的小区之一。

一座城市的光芒

恰恰在于逆境中的信念、勇气和力量

他们是寒夜里的点点微光

却以无比坚定的信念

自发组织

勠力同心

抗击疫情

点点微光汇成星河

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他们是

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

的你、我、他……

光照之处,尽是光明,皆是美好

让我们携手奋战

向光而行

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守“呼”战“疫”

加油青城!

1
查看完整版本: 守呼战疫微光成炬,800位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