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重现诗词里的汾河亮出晋阳城的底色太原日
TUhjnbcbe - 2024/8/8 18:31:00
白癜风皮肤病专科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9192353.html
汾河夜景。牛晨阳摄“河系千年,山藏古今,城纳百工,文领三晋。”这说的是锦绣名城太原,“河”即汾河。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古称“汾”,也称汾水。汾者,大也。“一水中分,九水环绕。”是汾河流过太原市区的美丽图景。如果把太原版图看成一把吉他,汾河就是琴弦,时时撩拨着太原人的“心音”。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在太原汾河岸边察看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指出“治理汾河,不仅关系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太原乃至山西历史文化传承。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汾河晚渡”景点,已在汾河景区开放。夕阳斜照,“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轻,沙际纷纷雁行起。”古渡美景引无数儿女竞折腰。挖掘汾河历史文化底蕴,点缀贯穿的汾河文化廊道,正聚合形成太原市域的风光带,历史人文与山水互动,“唐风晋韵”因一水而灵动多姿。古典诗词里的汾河“古人择水而居,与河流相生相伴,几乎是人类本能。”太原考古名家工作室领衔人常一民介绍,新石器时代开始,汾水两岸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山海经》记载:“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注入河。”《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台骀在太原治理汾河成为汾水之神,这是汾河在历史上的首次亮相。公元前年,晋国发生饥荒,向秦晋之好的秦国求援,秦穆公发动“泛舟之役”,运粮的船队经渭河、汾河抵晋。这是汾河航运的最早记录。多年前,汉武帝刘彻乘船游汾河,悲风起,鸿雁飞,触景生情,写下《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宋时,陈尧佐担任并州知州,在汾河新建河堤,以缓解水患。他引河水潴成湖泊,在岸上种植柳树,称“柳溪”,成为胜景。有诗描述,“堤边翠带千株柳,溪上青螺数十峰,海晏河清无个事,画楼朝夕几声钟。”诗仙李白在《太原早秋》中,借河抒怀,“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元好问途经太原,曾游历汾河西岸的晋阳古城遗址,留下《过晋阳故城书事》,“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晋阳。”他还在汾河岸边筑了一座“雁丘”,写下了爱情绝唱《雁丘辞》,“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时至明末清初,太原最负盛名的傅山,有草书留存:“汾水新出峡,远心为小栏。山花春暮艳,柳雪夏初寒。”晋阳文化的兼容自强太原,古称晋阳、并州,地处太原盆地北缘。东西山巍峨,汾晋川逶迤。“太原山水环抱的自然环境,天然适合做政治、文化中心。”常一民表示,春秋末年,公元前年,赵简子建立晋阳城,“太原有了多年的建城史。晋阳古城传承了华夏文明与草原游牧文化,到宋初被毁,历时余年,一直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晋阳古城遗址及周围相关文化遗存,构建了太原的历史发展脉络,佐证了晋阳文化丰富的内涵。晋阳文化,以晋阳大地为载体,既具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遍性,又具有晋阳地域文化特质。常一民认为,晋阳文化,也可以说是太原盆地文化,是晋文化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文化的兼容性,由中原华夏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共同融合创造;体现晋阳地区人们豪放粗犷、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性格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人文精神,具有历久不衰的传承性。《隋书·地理志》专门提到太原人的性格:“太原山川重复,实一都之会,本虽后齐别都,人物殷阜,然不甚机巧……人性劲悍,习于戎马。离石、雁门、马邑、定襄、楼烦、涿郡、上谷、渔阳、北平、安乐、辽西,皆连接边郡,习尚与太原同俗,故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云。然涿郡、太原,自前代以来,皆多文雅之士,虽俱曰边郡,然风教不为比也。”溯晋阳文化之源,常一民提到义井文化:大约距今年,中原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化加强,在晋中盆地周围,几乎同时出现了一些新考古学文化,如:马家窑文化、海生不浪文化、大司空文化、秦王寨文化等。在这一背景下,太原地区新石器时代先民的表现尤为突出,义井文化脱颖而出,它积极与外部交往,但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第一次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为以后的文化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国罕见的晋阳古城遗址晋阳古城遗址,位于今晋源区晋源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阳古城源于晋、兴于唐,是晋文化载体,曾上演了一幕幕历史大事件:“水灌晋阳”之战,奠定三家分晋基础,成为春秋与战国分界线;北齐统治者苦心经营晋阳城,构成了隋唐文化的底蕴;李渊父子从这里起步建大唐,创造了耀眼的盛唐文化;后唐、后晋、后汉凭借晋阳建立王朝,北宋外患不断,南宋偏居江南,都与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赵光义焚毁晋阳城有着密切联系,所谓“钉破并州渠亦亡”。北宋平灭北汉,晋阳古城遭火焚水淹后废弃,此后数百年,晋阳城故地没有大的建设项目,这种特殊的遗址埋藏现象,在全国遗址中十分少见。晋阳古城遗址,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唐、五代时期城市建制原貌。晋阳古城遗址公园的建设,一直在推进,以城区遗址为主,将遗址区内的城区、寺观、墓葬三大遗址区域综合进行,形成汾河绿化带旁的一颗历史文化“明珠”。《太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出,晋阳古城文化核心区,要保护西山、汾水、晋水构成的晋阳古城山水合抱的城址环境;保护晋阳古城遗址从春秋建城至盛唐、五代的历史遗存、历史格局及历史环境;保护晋阳古城遗址上后期建成的明太原县城;保护由晋祠、天龙山石窟、童子寺遗址、太山龙泉寺、龙山石窟等重要祭祀、信仰遗存构成的西山古代祠寺遗产组群。山水宜居的城市底色汾河景区,亮出太原山水宜居的城市底色。一座座“飞虹”横跨,连接传统与现代。按照太原总体规划,在汾河景区基础上,建设贯穿市域的汾河风光带,形成汾河文化廊道,拓展步道和骑行道,沿线建设汾河水库文化景区、汾河二库文化景区、晋阳古城汾河故道展示,清徐东湖汾河历史景观展示带等工程。汾河北段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上风上水,崛围山、二龙山文化遗产聚集,体现了汾河上游至中游过渡地带的独特山水自然景观。这一沿线片区,以汾河遗产廊道为主轴,以景观“崛围红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福寺及舍利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傅山传说”为核心,打造崛围山文化遗产组群;以二龙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和净因寺、历史景观“烈石寒泉”“土堂怪柏”为核心,打造汾河出山口文化遗产组群;以汾河二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斧柯悬泉寺为核心,打造汾河二库文化遗产组群。南段的“汾河晚渡”,以今观古,兼具观景和游歇功能,极目远眺,晋阳桥、画舫、汾河、西山天际线,在落日余晖中渡上一层梦幻的色彩,余韵悠悠,风情种种。自远古流至今日,汾河如同太原的血脉,承载着土地的欢歌,托起城市的发展。《太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描绘出一幅山水长卷:保护提升并恢复太原八景,突出城市景观,包括汾河晚渡、双塔凌霄、崛围红叶、土堂怪柏、巽水烟波、烈石寒泉、天门积雪、蒙山晓月,恢复古晋阳八景中的蒙山晓月、古城夕照、晋祠源泉三景。“山光凝翠、川容如画”的锦绣太原正向我们走来。记者陈辛华来源:太原晚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现诗词里的汾河亮出晋阳城的底色太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