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永济市西边十八公里的蒲州镇旁边有一座古城的遗址,这里曾是唐蒲州城,西门旁边原是黄河故道的一处重要渡口蒲津渡,建有蒲津桥,八十年代挖掘出唐代蒲津桥的四组铁牛和铁人以及铁山、铁柱等
现在的黄河干流已经漂移到蒲津桥以西三公里余了,一千多年沧海桑田,原蒲津桥的位置成了广阔的农田,发掘出铁牛的地方应是蒲津桥的东桥头
蒲津桥是一座黄河上的浮桥,以铁索串联船只组成,四头铁牛的头朝向浮桥,努力向后拖拽铁索,地上看到的只是铁牛的一部分,牛腹下还有铁柱倾斜插入地下,以增强拉力
每头牛旁都有一位牵牛的铁人,其中三位赤膊系裙,身上肌肉青筋突出,很像唐代造像中的金刚力士,东南角一位着西域风格的翻领大衣,似乎是这组牵牛人的头目
黄河巨大的泥沙淤积量,使铁牛早已深埋地下,现在看到的铁牛是在原址举升12米后的成果
唐杜佑编辑的《通典》记载“大唐开元十二年(年),河两岸开东西门,各造铁牛四,铁人四。其牛下并铁柱连腹,入地丈馀,并前后铁柱十六”,现在挖掘出来的只是东岸的一组,与记载相符,西岸还有一组铁牛铁人大约还埋在黄河泥沙下
唐朝宰相张说写过一篇《蒲津桥赞》,文章中说原来的蒲津桥是以木舟竹索建成的,平时还算坚固,每年开春黄河冰凌顺流而下,竹索就难以抵挡了,年年如此,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唐玄宗也为此忧虑,于是召集工匠,以铁索代替竹索,铸铁牛以拖曳铁索
《蒲津桥赞》中说“鎔而为伏牛,偶立于两岸,襟束于中潬,锁以持航”,“中潬”指的是河中心的小岛,蒲津桥应是分为两段
一百多年后的唐开成五年(年),日本僧人圆仁由五台山前往长安,途径蒲津桥,《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载“浮桥连舟,阔二百步许,黄河两流,造桥两处,南流不远,两派合”,记载与《蒲津桥赞》相符,此处确实是有一座河心岛
阎伯玙曾任洪州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大宴宾客,赴宴的王勃写成《滕王阁序》,蒲津桥建成大约二三十年后的天宝年间,阎伯玙途径此地,写了篇《蒲津河桥赋》:“竹笮其维,不虞于奔涛擘赫;金锁斯缆,何惧于层冰皑峨”,意思是说竹索难以抵抗风浪,而铁索不怕黄河流冰,可见更换铁索是有效的
唐乾元二年(年),杜甫由今甘肃天水前往成都,沿途留下数十首诗,途径今四川广元昭化古城旁嘉陵江桔柏渡时,写了首诗《桔柏渡》,“连笮动袅娜,征衣飒飘飖”,“笮”指的就是竹索
或许唐代时竹索造桥常见,而以铁索造桥在那时难得一见,是壮观的大工程,蒲津桥才能留下许多记载颂赋
老照片中还能看到竹索桥的身影
《宋史》中还有怀丙打捞蒲津桥铁牛的记载,北宋治平年间河水暴涨致铁牛被淹没,真定(今河北正定)僧人怀丙以两艘船装满土行驶到铁牛处,用大木把铁牛固定在两船之间,然后卸载掉船中的土,铁牛得以浮出
如果只是短暂的来大水是不需要打捞铁牛的,很可能是因为黄河改道导致铁牛被长期淹没于水中,结合今黄河大幅向西漂移,怀丙打捞的很可能是西岸的铁牛,西岸铁牛至今没有挖掘出来,可能已不在原位置,而是大幅向西迁移
黄河铁牛东侧不远是蒲州故城遗址,还有西门、东门、鼓楼,城墙砖大约是明代包裹的,但仍可看出唐代蒲州的大致位置,唐乾元元年(年)颜真卿写《祭侄文稿》时其担任的就是蒲州刺史
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就位于蒲州西门和蒲津桥之间的黄河岸边,也可能是蒲州城西侧的城门楼,今已不存,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还能看出往昔的辉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玄宗途径蒲州时,留下一首《登蒲州逍遥楼》,据记载逍遥楼可能是蒲州城的北门楼
鹳雀楼、逍遥楼、蒲津桥,唐代蒲州的城市建设非同一般
蒲州故城向东三公里有普救寺,《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这里,《西厢记》的故事原型是唐元稹创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后代有多个改编版本,元代王实甫改编为《西厢记》后广为流传
《莺莺传》时间设定为唐贞元年间,元稹的朋友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最终张生没娶崔莺莺,以悲剧告终,鲁迅、陈寅恪都认为张生就是元稹本人
元稹明经科及第后于贞元十五年(年)出仕蒲州,短暂的爱情大约发生在此时,贞元十九年(年)元稹参加含金量更高的书判拔萃科考试,得中后调入秘书省任校书郎,不久就娶了高级官员韦夏卿之女韦丛,或许是对崔莺莺始乱终弃的原因,“始乱终弃”这个成语就是来自《莺莺传》
黄河铁牛的建造时间有不同的记载,都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唐会要》和《资治通鉴》记为开元九年(年),唐杜佑编辑的《通典》记为开元十二年(年);《新唐书》记为开元十三年(年)
张说的《蒲津桥赞》,时间亦有开元九年和开元十二年两种版本
开元十一年(年)正月唐玄宗自洛阳北巡并州(今山西太原),然后沿汾河谷地返回长安,途中张说建议去祭拜汾阴的后土祠,后土祠在蒲津桥以北六十余公里的黄河东岸,随后应该是经蒲州过蒲津桥返回长安
玄宗一行回到长安是三月初五,也就是过蒲津桥时正在冰凌期前后,如果是开元九年建桥,唐玄宗通过的应是一座状况良好的铁索浮桥,如果开元十二年才建桥,玄宗大概率会目睹遭受冰凌冲击残破的蒲津桥,张说的《蒲津桥赞》中说:皇帝闻之曰:“嘻,我其虑哉!”,这里用的是“闻之”,也就是听说而非目睹,从这一点看开元九年(年)建桥的可能性大
开元九年蒲州还曾升格为唐朝的中都,但几个月后就撤销了
开元十一年玄宗在并州时任命原为并州都督府长史的张说兼任中书令,张说很可能与玄宗一同南下,途径建成不久的蒲津桥,写下《蒲津桥赞》
张说建议玄宗祭祀后土祠被采纳,开元十二年(年)又建议唐玄宗封禅泰山,第二年成行,临行前任命张说为右丞相兼中书令,官职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