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太原市2022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语
TUhjnbcbe - 2024/10/25 16:50:00
表皮型白癜风 https://m.39.net/disease/a_6201579.html

太原市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9:00—11:3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编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构起系统而完备的家族宗法制度并通过嫡子之制、分封之制等延伸至国家政治制度之中,最终形成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的高度共通性,这种“家国同构”的基本格局导致了忠孝相通,使家庭道德成为社会和国家存续的精神纽带。我国商朝的王位继承方式是兄终弟及制,周代王室则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古人把商周时代的家族宗法制称为“殷道亲亲,周道尊尊”。秦汉以后,尽管中国社会时常遭遇周期性动荡,但因深受“三纲五常”思想的熏陶,由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家庭文化自始至终非常稳固。到魏晋南北朝,特别是隋唐时代,豪门大族层出不穷,家谱族谱的编写蔚然成风。宋代的二程和朱熹将宗子立法视作尊族重本和收拾人心的重要手段,民间建造宗祠之风兴起。元明清三代在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影响下,以家庭道德为核心的礼仪教化活动进一步得到加强,尽管有李贽、黄宗羲、颜元、戴震等思想家对传统家庭道德的深刻反思,但尊老爱幼、妻贤夫安、兄友弟恭、知书达理、勤俭持家、耕读传家的传统家庭美德并未发生质性变异。直到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之后,在外来冲击和内部激荡双重因素作用下,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开始走向缓慢而艰难的现代性蜕变历程。

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在氤氲化润华夏文明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架构。《尚书·尧典》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里展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其间,“仁”既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德性,也是最高的德目,它为历代统治阶级和普通百姓所普遍认可,堪称中华民族的公德和恒德。仁德的核心是爱人,爱人的根本是孝悌,故《论语·学而》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悌之德的根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由此生发出中国最重要的五种人伦关系,即《孟子·滕文公上》中提出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里的“父子有亲”是说父母子女之间要充满温情与亲密,在人出生后的所有人际关系中,父母与子女血脉相连,父母必须关爱子女,子女要孝敬父母,我国古人称之为‘天伦’,并列为五伦之首。“君臣有义”是指君主与臣下之间要讲求道义,君主不义会丧失政权,臣子不义会遭受惩罚。“夫妇有别”是指丈夫和妻子由于生理和心理不同,应该遵循各自不同的伦理规范,丈夫要具备阳刚之气,妻子应展现阴柔之美,各自承担起应负的家庭责任。“长幼有序”是指兄弟之间或长辈与晚辈之间应该交往有序,大者爱护小者,小者尊敬长者,彼此融洽相处,不可弱肉强食。“朋友有信”是指朋友之间要建立平等与信任的关系,只有彼此讲究信义,才能获得永恒友谊。正是这种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宗族伦理—社会伦理—国家伦理的一以贯之,建立起中华民族悠远丰厚、恢宏庞大的家庭美德传统。

古人云:“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一个民族只有归属到与其祖先和血缘相关联的存在结构之中,才能开拓出自己的生存空间,并锻造和升华出笃定的独特品性。我们揭棠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的历史渊源和理论逻辑,就是要通过抵达历史深处、倾听历史回响,来明晰新时代中国家庭美德建设的具体内容。

(摘编自靳凤林《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构起来的家族宗法制度延伸至国家政治制度之中,形成了“家国同构”基本格局,导致了国与家在道德上的相通。

B.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带来的外来冲击和内部激荡的双重因素,是中国传统家庭道德逐步走向现代性蜕变历程的重要原因。

C.《孟子·滕文公上》提出中国最重要的五种人伦关系都是从孝悌之德生发出来的,而孝悌之德的根本就是被普遍认可的仁德。

D.一个民族要开拓出自己的生存空间,并锻造和升华出笃定的独特品质,必须归属到与其祖先和血缘相关联的存在结构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通过列举各朝代家庭道德主要表现形式理出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的历史发展脉络。

B.第二段引用古典著作相关内容,是为了论证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所具有的独特性。

C.对五种人伦关系各自含义的解释,有助于说明中国家庭美德传统得以建立的伦理根基。

D.前两段分别揭示了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架构,与第三段形成分总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社会通过血缘和精神双重纽带的逐步延伸,形成了“家国同构”的基本格局。

B.李贽、黄宗羲等思想家的深刻反思并未影响到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的现代性蜕变。

C.位列五伦之首的“父子有亲”被称为“天伦”,体现了中国古代家庭成员地位的平等。

D.中国伦理体系是由个人伦理逐层扩展而形成的,家庭道德是由这个体系来支撑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代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需求更加丰富多样。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产品以及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也逐渐增加,即对消费产品的追求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还追求精神层面的快乐与享受,“代经济”应运而生。

“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分工持续专业化。从比较优势理论来讲,与提供“代经济”服务的人相比,需要“代经济”服务的人往往从事专业化的工作,他们从事自己专业的工作更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将需要代办的事务交给提供代办服务的人,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说,“代经济”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

“代经济”发展迅速,涉及的行业类型、服务种类越来越多,而这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需求方一旦出现代劳服务的需求,打开网页、手机APP,便可以迅速地找到相关价格信息、服务评价。有些平台虽然尚未成熟,但也已经初具规模。同时,有空闲时间和资源的人可以很方便地成为代劳服务的供给者,不需要过多的准入条件以及前期的投入成本。互联网可以将不同地方、不同需求的人迅速连接在一起,为“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摘编自李晓嘉《“代经济”的产生原因及未来发展》)

材料二:

从宏观层面看,“代经济”有一定的合理性,对刺激市场与消费升级有一定的作用,不能简单地贴上“偷懒”之类的标签。

区分“代经济”不同类型的标准,就在于它能否构成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以及它能否得到必要的监管。比如,代打扫房间、代洗衣服,需要借助网络平台来实现,这些需求会刺激线上家政服务平台的发展。虽然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在线上,但它依然基于现实中的人际互信,进而提供更有效、更个性化的服务。但是,有些“代经济”恐怕只是跟风、炒作之举,比如代喝奶茶、代堆雪人,它们既缺乏广大的市场需求,也难具备实用价值,除了制造噱头,并无太大意义。

(摘编自黄帅《“代经济”流行,真的是年轻人越来越懒吗?》)

材料三:

近年来,像“代经济”这样的新业态新模式,已经成为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有力抓手。随着各类电商平台、快递公司、第三方运力平台入局,“代经济”覆盖面越来越广,服务类型已逐渐从代购延伸至代办等领域,为商业发展创造新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匹配的效率提升也意味着消费者个人信息更容易被服务提供者了解,信息泄露风险增大。互联网学者刘兴亮表示,在不触碰法律底线的前提下,新兴消费模式在发展初期不妨交给市场,用市场手段进行纠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面对“代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艾媒咨询行业分析师李松霖认为,相关部门要对“代经济”相关行业建立起监管措施,对于一些违反道德的服务加以限制,另一方面,服务提供平台也要通过技术、监管等手段,加强对用户隐私的保护。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衍生出新消费模式,若合理引导,“代经济”有望进一步丰富市场经济活力。面对乱象,消费者也应把好第一道关,“懒”也得有度,美食、美景、美好生活还需自己多多体验。

(摘编自车柯蒙《火爆的“代经济”需要正确打开方式》)

材料四:

(摘编自艾媒报告《上半年中国即时配送行业监测报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人们对消费产品以及服务的多样化需求逐渐增加,“代经济”就是这种多样化需求的产物。

B.“代经济”的发展有互联网提供技术支撑,准入条件不高,并且提供这种代劳服务的供给者也不需要投入太多资本。

C.像代喝奶茶、代堆雪人这种既缺乏广大的市场需求也不具备实用价值的跟风、炒作之举,不属于合理的商业模式。

D.作为新业态新模式的“代经济”覆盖面越来越广,服务类型越来越多样化,使得各类电商平台、快递公司、第三方运力平台纷纷入局。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代经济”的兴起有懒惰的因素,但也使从事自己专业工作的人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进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优势。

B.“代经济”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衍生出来的新消费模式,引导合理可以刺激市场消费,增加就业,有望进一步丰富市场经济活力。

C.材料四显示,在中国即时配送用户对配送员上门取件的担心因素中,隐私泄露在年上半年和年上半年均排在首位。

D.材料四中,年上半年安全问题在各担心因素中排位的大幅度上升,说明年上半年涉及安全的事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

6.根据材料三,面对“代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应对?请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三不靠

冯骥才

汪无奇自小跟着爹学手艺,长大随着爹干活。他天生好书画,人有悟性,无师自通。但他不在文人圈里,是好是坏,谁也不知;说好说坏,他也不在意。他有个性,自己随爹造笔卖笔,活得开心,并不求在书画上出人头地。父亲过世之后,他照旧这样干活养家,书画自娱。他挺喜欢这么活着,轻松又自我。

汪无奇造的笔是徽州笔,羊毫、狼毫、兼毫三种。自己写字作画用的却是自制的鸡毫笔。鸡毛是从家里养的公鸡屁股上拔下来的。他画画走石涛八大一路,写字偏爱南北朝的游僧安道一的隶书。人不受拘束,画也随心所欲。

可是他没想到,外边虽然没几个人见过他的字和画,却不少人说他的字和画好,渐渐竟还有奇才怪才鬼才之说。偶然听到了,一笑而已,只当人家拿他打趣。可是他不明白,那些人念叨他干嘛?写写画画,只是为了自己一乐,只要自己高兴就得了。

一个晚上,孟解元领着一位中年人来串门。汪无奇不喜欢和生人交往,因与孟解元熟识,不好谢绝,让进屋来。这位来客是位中年人,说话京腔,文雅和善,不叫人讨厌。孟解元说,这位来客是京城人,会画画,尤精泼墨山水,想叫汪无奇见识一下京城的画艺。孟解元说:“反正他是京城人,天津这边只认得我,再没熟人。明天一早人家就回去了。”

这句话叫汪无奇放下了素常的戒心,领他们去到后院的书斋,铺纸研墨。京都来客一挽袖子,抓一支羊毫大笔,连水带墨挥上去,很快就浓浓淡淡,山重水复,满纸云烟。画得虽不算好,却勾起汪无奇的画兴。画画的人来了画兴,刀枪拦不住。

他待来客画完,把画撤去,为自己铺上一张白宣。他用自造的鸡毫笔来画。鸡毛特别,有细有粗,有软有硬,手上有油,水墨一抹,异趣横生,处处都有意外,时时闪出灵光。京城来客惊呼:“好一片墨荷,当世的石涛八大!我头一次见用鸡毛扎笔作画,胜过凤羽啊!”

从没人见过汪无奇作画,孟解元也是头一次看,又惊奇又兴奋,连连叫好,像是看戏;汪无奇被鼓动得画兴只增不减,浑身发热,脑袋冒汗。他脱掉长衫,一身单裤单褂,信手又画了一幅风竹。京城来客就势说:“用这鸡毫写字如何?怕不如画画好使吧。”汪无奇听了,二话没说,又铺一张纸,换一支两尺多长的粗杆鸡毫大笔蘸了浓墨,写了八个大字:“风生水起,逸兴真情。”

京城来客说:“这几个字——尤其这个‘真’字,放在今天这儿再好没有了!”

汪无奇听了高兴之极,以为遇到知己。谁知这时京城来客忽从怀中摸出一包死重的东西,递给汪无奇。汪无奇不知是嘛意思,京城来客解释说:“这是三根金条,我买下您这两幅画一幅字了。您给我盖上印章吧。”

汪无奇更觉奇怪,心想你没问我卖不卖,怎么就叫我盖图章?他说:“我是卖笔的,从来不卖字画。再说,你干嘛给我这么多钱?”

京城来客说:“你的字画明天会更值钱!老实跟您说,我是在京城琉璃厂开画店的。今儿看到您作画,比听的厉害。我来帮您卖画吧!咱们成交之后,您的画和字只能叫我卖,一幅不能再给旁人,送人字画也得叫我点头才行。等您的画价在京城卖起来,我保您在天津称王!”

孟解元在一旁说:“等您功成名就,我给您研墨!”

谁料汪无奇听了,立时变了一个人。他非但没接过金条,反而像被人羞辱似的,一脸怒气。他扭身把自己刚刚画的画、写的字抓起来,“刷刷”撕成碎片;又将京城来客那幅泼墨山水塞给孟解元,不再说话,送客出门。那两人出去之后走了半天,仍然一脸惊愕与不解。

从此,汪无奇再不与任何人交往。孟解元把他经过的这怪事到处去说,无人能解。有人骂汪无奇傻蛋,有人骂他天生穷命,到头穷死。

汪无奇的街坊却说,他一如往常,忙时造笔卖笔,闲时耍耍笔墨。个人的快乐,只有自己明白。一次,汪无奇的老婆在邻家打牌,他去找老婆。人问他会不会打牌,他说:“小时候会打,但只打一种牌——十三不靠。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还有东西南北中发白,哪张也不靠着哪张,我只会这一种,也只喜欢这一种。”他还说:“这种牌难打,不靠旁人,全要自摸,这才好玩!”说到这里,他眼睛一亮,似有所得,回家便用鸡毫笔写了“十三不靠”的横幅,挂在书斋迎面墙上,成了他的斋号。

曾有人问他的不靠是哪十三个?他指指横幅左边,有一行指甲大小的字写的边款:吾所不靠乃权贵、名人、大户、混混、家产、亲威、朋友、女人、小恩小惠、坑人骗人、送字迷画、卖字卖画以及拼命是也。

对于他,最要紧还是最后三样。

这人活到民国十一年才死掉,死前七天,似乎已知自己大限将至,把书斋中所有字画,还有他用了一辈子的鸡毫笔一把火烧掉。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汪无奇虽作画工具与众不同,但画画仿石涛八大,写字爱安道一隶书,意在说明汪无奇在艺术上是一个追求严谨的人。

B.汪无奇造笔卖笔是本业,书画只为自娱,从没想过要靠写字作画获取利益。他“十三不靠”表现了淡泊名利、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C.小说结尾写汪无奇死的具体年代和死前烧毁书斋中所有字画和鸡豪笔,既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也增添了小说的传奇色彩。

D.孟解元带京城来客来访时对汪无奇所做的解释,目的是打消汪无奇的顾虑,说明孟解元对汪无奇不喜与生人交往、对生人存有戒心是了解的。

8.小说设计孟解元带京城来客夜晚来访情节的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9.对于汪无奇独特、精湛的书画技艺,小说没有用过多笔墨直接表现,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的。请简要分析这种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夫同母弟卫青,其父郑季,本平阳县吏,给事侯家,与卫媪生青,冒姓卫氏。青长,为侯家骑奴。五年,匈奴右贤王数侵扰朔方。天子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与诸部将凡十余万人,击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远,不能至,饮酒,醉。卫青等兵出塞六七百里,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得右贤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焉。六年春二月,大将军青出定襄,击匈奴。以翕侯赵信为前将军,卫尉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咸属大将军,斩首数千级而还,休士马于定襄、云中、雁门。六年夏四月,卫青复将六将军出定襄击匈奴,斩首虏万余人。右将军建、前将军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余,汉兵且尽。信故胡小王降汉汉封为翕侯及败匈奴诱之遂将其余骑可八百降匈奴建尽亡其军,脱身亡,自归大将军。议郎周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军正闳、长史安曰:“不然。兵法‘小敌之坚,大敌之禽也’。今建以数千当单于数万,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不当斩。”大将军曰:“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咸,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诛于境外。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以见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军吏皆曰:“善。”遂囚建,诣行在所。四年,大将军青既出塞,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大将军出塞千余里,度幕,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可万骑。会日且入,大风起,砂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自度战不能如汉兵,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大将军为人仁,喜士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

(节选自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四·武帝伐匈奴》)

子夫,汉武帝第二任皇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信故胡小王/降汉/汉封为翕侯/及败/匈奴诱之/遂将其余骑可八百降匈奴/

B.信故胡/小王降汉/汉封为翕侯/及败/匈奴诱之/遂将其余骑/可八百降匈奴/

C.信故胡/小王降汉/汉封为翕侯/及败匈奴/诱之/遂将其余骑可八百降匈奴/

D.信故胡小王/降汉/汉封为翕侯/及败匈奴/诱之/遂将其余骑/可八百降匈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方,本指北方,在文中指朔方郡,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

B.裨将,裨,为古代祭祀大夫所穿一种次等礼服,故而裨将引申为副将之义。

C.待罪,古时指官吏因失职获罪等候惩处,这里指卫青表达自己戴罪立功的决心。

D.行在,古代天子所在地方。可指京城居所,也可指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青出身平凡,后成贵戚。其父郑季本是平阳县吏,后到平阳侯家里侍奉当差,与卫媪生卫青。卫青因同母异父姐姐的地位而成皇亲国戚。

B.卫青战功卓著,深受器重。他受命与其他部将共率十万余人出击匈奴,包围并打败了错误预判形势的右贤王,缴获大量牲畜,获受大将军印。

C.卫青仁爱喜士,性格和柔。有人认为应斩杀苏建以示军威,也有人认为弱小一方坚强作战无法战胜强敌,卫青采纳了军正闳等人的提议。

D.卫青出塞千里,作战有术。他从捕获的俘虏口中得知单于的居住地,利用兵车围成营阵,以左右翼包围单于,迫使单于溃散逃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建以数千当单于数万,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

(2)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诛于境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

裘万顷

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

新香浮罢程①,余润溢潺援。

机杼蛩声里,犁锄鹭影边。

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

①罢程,稻子摇摆的样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即点明雨后,描绘出秋日晴明,景色美好,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颔联写稻浪起伏、稻香阵阵、雨后水涨景象,“溢”字既状水之充溢,又状雨之润物。

C.颈联写蛩声、机杼声交织,白鹭身影在天空时隐时现,诗人不着动词,动态之美尽显。

D.本诗没有对秋日时节“红衰翠减”的悲愁,而是别开生面,捕捉到了秋日之美。

15.诗人是如何表达心中之“幸”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

(2)李白在《蜀道难》中多次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其中一处后面紧跟“________”的表情变化,一处后面紧跟“________”的动作情态。

(3)王勃曾发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相似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虎的形象在民间美术中十分常见,与人民生活____。民间与虎相关的民俗、生活用品_____。陕西关中嫁女需陪送面老虎;孩子小时候要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土家族则自称为白虎之后,家家户户常年供奉白虎。这些民间习俗,不但是对古老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而且是民间表达吉祥意蕴的象征与寄托。

民间美术是普通老百姓、民间艺人世世代代创造出来的,带有强烈的___和泥土性。学者张道一说:“民间艺术是一种母性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根。”这句话非常深刻,它指向一种不断孕育出新艺术的___,这正是民间美术的魅力。可以说,这种来自民间美术的“孕育”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正是来自“民间美术”这位母亲的遗传。或许可以说,所谓的“当代艺术”仍然可以理解为“民间美术”,只不过是一种“笔墨当随时代”的民间美术。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密切相关比比皆是原生态可能性

B.休戚相关不胜枚举原生态偶然性

C.休戚相关比比皆是烟火气可能性

D.密切相关不胜枚举烟火气偶然性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民间习俗,既是对古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民间表达吉祥意蕴的象征与寄托。

B.这些民间习俗中的虎,不但是对古老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而且是民间表达吉祥意蕴的象征与寄托。

C.这些民间习俗,不但是对古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是民间表达吉祥意蕴的象征与寄托。

D.这些民间习俗中的虎,既是对古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民间表达吉祥意蕴的象征与寄托。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代艺术家融合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立足本土文化语境,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B.当代艺术家立足本土文化语境,融合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C.民间艺术家立足本土文化语境,融合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D.当代艺术家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足本土文化语境,融合现代艺术表现手法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老龄化的过程中通常会有两个重要的人口转折点,两个转折点都会给经济带来冲击,但它们的冲击性质不一样。在过去十余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度过了第一个人口转折点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即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以每年几百万的速度负增长。由此产生的劳动力短缺、人力资本改善放慢、资本回报率下降、生产率提高速度放慢等,为中国经济带来了供给侧的冲击。

年之前,①____,随后进入人口负增长,即第二个重要的人口转折点。这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将造成新的需求侧冲击,如何实现潜在增长率将成为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三种效应不利于居民消费:第一是人口总量效应。②__,消费需求也就停滞,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负增长,消费也会负增长。第二是年龄结构效应。由于中国老龄化严重,且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率不高,所以,③__,使得中国的消费需求难以扩大。第三是收入分配效应。由于富人倾向于储蓄,而穷人又满足不了消费意愿,因此,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消费的不足、过度的储蓄,从需求侧抑制中国经济的增长。

20.请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两个人口转折点指什么?请分别概括,不用出现时间,每点不超过12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年北京奥运会,李宁点燃的火炬,一小时大概消耗立方米燃气。

年冬奥会开幕式主火炬点燃仪式,没有采用“点燃”主火炬的方式,而是让火炬手手持“微火”小火炬进行传递,最后一棒直接将火炬放在主火炬台上。作为突破百年奥运史的一次大胆创新,此次“微火”的表达形式既展现出中国一以贯之倡导的绿色可持续环保理念,更凸显出中国一叶知秋的东方美学,那就是一个小小的火炬以“微光”之势折射整个奥林匹克精神。

微火,而且还是不点火,这改变百年传统的设计当初让国际奥委会颇为担忧。面对这种担忧,如果你是一名可以与国际奥委会主管官员沟通的人员,你如何说服国际奥委会接受这一方案?请你写一篇文章来体现你的说服能力。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答案

1.C2.B3.D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C.“而孝悌之德的根本就是被普遍认可的仁德”说法错误,原文为“仁德的核心是爱人,爱人的根本是孝悌”,可知“孝悌”是根本,不是“仁德”是根本。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是为了论证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所具有的独特性”说法错误,第二段开头提出观点“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在氤氲化润华夏文明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架构”,可知应该是为了论证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理论架构的特色。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中国古代社会通过血缘和精神双重纽带的逐步延伸,形成了‘家国同构’的基本格局”说法错误,原文为“这种‘家国同构’的基本格局导致了忠孝相通,使家庭道德成为社会和国家存续的精神纽带”,原文说家国同构的基本格局使家庭道德成为精神纽带,这里将“精神纽带”也归结为家国同构的形成基础,因果倒置;

B.“并未影响到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的现代性蜕变”说法错误,原文为“尽管有李贽、黄宗羲、颜元、戴震等思想家对传统家庭道德的深刻反思,但尊老爱幼、妻贤夫安、兄友弟恭、知书达理、勤俭持家、耕读传家的传统家庭美德并未发生质性变异”,只是说“未发生质性变异”,但并未说对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的现代性蜕变没有影响。

C.“体现了中国古代家庭成员地位的平等”没有依据。原文为“这里的‘父子有亲’是说父母子女之间要充满温情与亲密,在人出生后的所有人际关系中,父母与子女血脉相连,父母必须关爱子女,子女要孝敬父母”,并没有提及地位的平等。

故选D。

4.A5.D

6.①在“代经济”发展初期,只要不触碰法律底线,尽量用市场手段纠偏。

②服务提供平台要通过技术、监管手段,加强对用户隐私的保护。

③消费者要减少对“代经济”的依赖,多自己体验。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B.“提供这种代劳服务的供给者也不需要投入太多资本”错误。从原文“有空闲时间和资源的人可以很方便地成为代劳服务的供给者,不需要过多的准入条件以及前期的投入成本”来看,是前期不需要投入太多资本。

C.“不具备实用价值的跟风、炒作之举”错误。原文有“恐怕”,表明不确定,“难具备使用价值”并未说“不具备”。

D.“……使得……”逻辑关系颠倒。原文意思是“各类电商平台、快递公司、第三方运力平台纷纷入局使得作为新业态新模式的“代经济”覆盖面越来越广,服务类型越来越多样化”。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说明年上半年涉及安全的事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错误。也可能是人们对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了,无法得出安全事件增加的结论。

故选D。

7.A8.①引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汪无奇与孟解元、京城来客在对待书画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的矛盾导致了汪无奇从此不再与人交往,并引出后面“十三不靠”的情节;

②塑造人物形象:拒绝金条、撕毁书画表现出汪无奇的坚持自我、淡泊名利、不随流俗;

③揭示主旨:这个情节意在通过人物的生命态度来揭示小说的主题。

9.①通过人物作画的工具。自制鸡毫笔,鸡毛特别,显示书画技艺的独特。

②通过人物作画时的外貌和动作描写。如“浑身发热,脑袋冒汗”,“脱掉长衫”“信手”等,表现出作画时的酣畅自在和游刃有余。

③通过旁人的评价和反应。如不少人说他的字画好,京城来客的“惊呼”和愿出高价收购,孟解元的“又惊奇又兴奋,连连叫好”等,侧面表现汪无奇书画技艺的高超。

④以京城来客的“会画画,尤精泼墨山水”能够勾起汪无奇的画兴,侧面衬托汪无奇书画技艺的更为精湛。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意在说明汪无奇在艺术上是一个追求严谨的人”错,根据原文“他画画走石涛八大一路,写字偏爱南北朝的游僧安道一的隶书。人不受拘束,画也随心所欲”,可知画画仿石涛八大,写字爱安道一隶书,应该意在说明他是一个不受拘束、随心所欲的人。

10.A11.C12.C

13.(1)如今苏建以数千的军队抵挡单于数万人,独自返回,将其斩首,这是在明示以后战败将领不要再返回的意思。

(2)况且我的职权即使允许我斩杀(有罪)将领,但凭借我大臣的地位尊贵和受皇上的宠信,也不敢擅自在境外诛杀大将。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赵信原为匈奴小部落的首领,归降汉朝后,被汉朝封为翕侯,现在战败,匈奴引诱他投降,于是他率领其部剩余的八百名骑兵投降了匈奴。

“信故胡小王”是判断句,意思是“赵信原为匈奴小部落的首领”。“降汉”的主语也是“信”,所以“小王”放前一句,据此排除B、C。

“及败”的主语是“信”,“诱之”的主语是“匈奴”,所以“匈奴”放后一句,据此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这里指卫青表达自己戴罪立功的决心”错,这里的待罪是古代官吏供职的谦辞,意谓随时准备因失职而被治罪。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采纳了军正闳等人的提议”错,根据原文“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以见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应为卫青提议是否处斩苏建交由皇帝裁决,而不是采纳了军正闳等人的提议。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当”,抵挡;“是”,这;“示”,明示;“反”,通“返”,返回。

(2)“虽”,即使;“尊宠”,尊重宠幸;“擅”,擅自;“不敢自擅诛于境外”,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不敢自擅于境外诛”。

参考译文:

卫子夫和卫青是同母异父的姐弟,卫青的父亲郑季,原本是平阳县的县吏,后来到平阳侯家里侍奉当差,和卫媪生了卫青,并让他冒充卫姓。后来卫青长大了,就在平阳侯家中做骑奴。汉武帝元朔五年(前年),匈奴右贤王多次率军侵扰朔方郡,汉武帝命令车骑将军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塞,与各部共率领十几万人,攻击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相距遥远,不会很快到达,饮酒大醉。卫青等率兵出塞六七百里,乘夜赶到,包围了右贤王。右贤王很吃惊,乘夜逃走,只带数百名强壮的骑兵冲出包围,向北逃去。卫青俘获右贤王牲畜近百万头,于是卫青率军回朝。到达边塞,汉武帝派使臣带着大将军印,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领都属卫青统领。汉武帝元朔六年(前年)春季二月,大将军卫青又奉命率军自定襄出发出击匈奴。任命翕侯赵信为前将军,卫尉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都归大将军卫青统领,这次斩杀匈奴几千人返回,驻扎在定襄、云中、雁门等地休养兵马。汉武帝元朔六年(前年)夏季,四月,卫青再次率六位将军自定襄出发,攻打匈奴,斩杀与俘虏匈奴一万多人。右将军苏建、前将军赵信共三千多骑兵,单独与匈奴单于所率军队相遇,交战一天多,汉军伤亡殆尽。赵信原为匈奴小部落的首领,归降汉朝后,被汉朝封为翕侯,现在战败,匈奴引诱他投降,于是他率领其部剩余的八百名骑兵投降了匈奴。苏建全军覆没,脱身逃亡,独自回到大将军卫青的军营。议郎周霸说:“自从大将军出兵以来,未曾斩杀过一位副将。如今苏建弃军逃回,应将斩首以示将军的威严。”军正闳、长史安说:“不对。兵法说‘小部队坚强作战,也会被大部队擒住’。如今苏建以数千的军队抵挡单于数万人,独自返回,将其斩首,是告诉以后战败的将领不要再返回。所以不应斩杀苏建。”大将军说:“我卫青幸运以皇上亲信的身份为将带兵,不担心没有威严,周霸劝我杀苏建以示威严,这很不合我的本意。况且我的职权即使即使允许我斩杀(有罪)将领,但凭借我大臣的地位尊贵和受皇上的宠信,也不敢擅自在境外诛杀大将。一切交给皇上,由皇上裁决,以显示作为臣子的不敢专权,不是更好吗!”军吏们都说:“好。”于是把苏建囚禁起来,送到汉武帝所在的地方。汉武帝元狩四年(前年),大将军卫青出塞后,从捕获的俘虏口中得知单于的居住地,自己便带着精兵前去攻打,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塞一千余里,横穿过大沙漠,看到单于的军队正列阵以待。于是卫青下令利用兵车围成一周结成营阵,又令五千骑兵向匈奴出击,匈奴派出约一万名骑兵迎战。这时恰好太阳要落山,狂风骤起,砂砾打在脸上,两军相互看不见,汉军增派左右两翼的军队将单于包围。单于看到汉兵人数很多,而且兵马也很强,估计自己再战下去,也打不过汉兵,于是单于便乘坐六匹骡子拉的车,带着数百名精壮骑兵,径直冲出汉军的包围,向西北奔去。大将军卫青为人仁义善良,尊重士兵,谦虚退让,以温和柔顺博得汉武帝的喜爱。

14.C15.参考一:诗人先借景抒情,通过对秋雨后田间景象和男耕女织乡村生活的描写,表现出农家喜迎丰收的快乐心情,为最后一联的抒情做铺垫;最后一联直抒胸臆,点出自己“幸”的原因。

参考二:诗人先总写雨后秋容的美丽,表达出喜悦之情;中间两联分别从嗅觉、视觉、听觉几方面来描写农忙时的场景,借此表达丰收的快乐;最后一联直抒胸臆,点出自己“幸”的原因是又遇到了一个丰收年。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C.“白鹭身影在天空时隐时现”错误。因为农者是在“鹭影边”,“鹭影”应为“白鹭在水中的倒影”。

故选C。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②.不求闻达于诸侯③.使人听此凋朱颜④.侧身西望长咨嗟⑤.持节云中⑥.何日遣冯唐

17.A18.D19.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密切相关”,指关系很密切,有关联的意思。“休戚相关”,指彼此的喜悦与忧愁共同承担,形容彼此命运联系在一起,息息相关。语境指虎的形象与人民生活关系很密切,故选“密切相关”。

第二空,“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不胜枚举”,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语境指与虎的形象相关的民俗、生活用品很常见,故选“比比皆是”。

第三空,“原生态”,指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现形态。“烟火气”,指尘俗习气。语境指民间美术没有被特殊雕琢散发着乡土气息,故选“原生态”。

第四空,“可能性”,指有机会成为现实的概率。“偶然性”,一般指发生几率较低,多出于巧合。语境指有机会孕育出新艺术,故选“可能性”。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

①搭配不当,“习俗”和“象征与寄托”不搭配;“习俗”改为“习俗中的虎”。

②语序不当,应先“传承”后“发展”。

③关联词使用不当,“不但……而且……”表递进,“对古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民间表达吉祥意蕴的象征与寄托”之间没有明显的递进关系;把“不但……而且……”改为表示并列关系的“既是……也是……”。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既照应前面的“新艺术”,也照应后面的“当代艺术”,主语应是“当代艺术家”,所以排除C;

结合前后文“来自民间美术的‘孕育’”“来自‘民间美术’这位母亲的遗传”的表述,按照先“立足”“融合”,后“实现”的逻辑顺序,应排除AD。

故选B。

20.①我国将达到总人口的峰值

②人口数量停滞

③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不足

21.第一个人口转折点:劳动年龄人口开始负增长

第二个人口转折点:总人口开始进入负增长

22.审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共两段。第一段叙述08年北京奥运会上李宁点燃的火炬大概一小时消耗立方米燃气。

第二段叙述年冬奥会开幕式主火炬点燃仪式与众不同,用“微火”的方式。从李宁点火到“微火”的方式的变化,是创新,展现了绿色可持续环保理念,凸显出一叶知秋的东方美学。

用“微火”的方式点燃主火炬,让国际奥委会颇为担忧,要求写一篇文章打消国际奥委会官员的担忧,让他们接受这一方案,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创新”、“绿色”、“东方美学”,这是写作的重点。可写“微火”的方式体现的是一种创新精神,奥运会也要适应世界的变化,与时俱进,在年东京奥运会上,把奥林匹克格言从“更快、更高、更强”更新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这就是一种变化,格言虽然变了,但奥林匹克的精神未变。在北京冬奥会上,不用点火的方式,而用微火,也是一次变革,是创新。可写“微火”的方式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也可写“微火”的方式凸显出一叶知秋的东方美学,还可结合“创新”、“绿色”、“东方美学”综合来谈,打消奥委会官员的担忧。

行文思路:“微火,而且还是不点火,这改变百年传统的设计当初让国际奥委会颇为担忧”,从三个方面劝其不必忧虑:一是“微火”的方式体现的是一种创新精神,一是“微火”的方式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一是“微火”的方式凸显出一叶知秋的东方美学。三个方面并列式论述,打消奥委会官员的忧虑,最后收束全文。

立意:

1.微火不微,足以照亮世界。

2.微火亦可折射奥运精神。

3.火虽微,情更浓。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原市2022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