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文学
燕赵晚报讯(融媒体记者石英杰)"一条河,胸中有虾鱼,两岸有儿女。一条河抱住了我的村庄,粗壮的臂膀安顿了一辈辈人的生和死亡。"唐县诗人石振明在散文《放歌唐河》这样描述着自己的母亲河。年9月15日,在唐县二中礼堂中,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第三届《唐河中秋情》诗会,《放歌唐河》打动了台下很多观众。
8年来,一个民间文学社团吸引了远到内蒙古、云南等地文学作者多人,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各地市级以上的文学参赛中获得各类奖项次。他们创办的《唐河文学》两次获得省作协颁发的"河北内刊贡献奖"。被誉为"板凳诗人"的会长康书乐身残志坚,他创作的散文《好大一匹马》发表后,飘洋过海被《伦敦晨报》《柏林文艺》转载。"板凳诗人"他也被省委宣传部、省残联授予"美丽河北,最美残疾人"称号。
酷爱诗歌写作的康书乐,年出生于保定唐县西雹水村。三岁时,他因小儿麻痹症落下了严重的四肢瘫痪。他没念过书,自学成才,爱好文学,擅长写作散文、诗歌。由于手无法攥笔,开始用嘴叼着笔写,后来改用左脚趾拿笔用下巴顶着写字。靠着这种坚韧的毅力,他的作品陆续在《诗刊》《诗选刊》《星星》等文学刊物上发表,并不断在全国性诗歌大赛中获奖。20年间其文学作品在市级以上评比中获奖13次,年、年连续荣获保定市"荷花淀文学奖"。
年,他根据自身经历和感受创作了散文《好大一匹马》,先后在《保定晚报》《读者》《散文选刊》等报刊刊载。这篇散文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选中并翻译成外文,刊登在年1月14日的英国《伦敦晨报》上,并被译成德文在德国《柏林文艺》上刊发。
早在年初,康书乐和文友就办起"唐河文学"社,然而,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刷,由于种种原因文学社无疾而终。这一直是康书乐的一块心病。年以后,保定市作协创办了文友会,吸引了康书乐、石振明、赵丹等很多唐县作者。年,康书乐带头组织当地的文学作者创办了唐县文学艺术创作协会。
"读书和写字是我生活的全部,文字成了我的翅膀,让我的灵*得以飞翔。"这个协会的领*人物,是在保定文学圈内广为人知的"板凳诗人"康书乐。
据了解,截至目前,唐县文学艺术创作协会现有会员人,其中唐县本地会员70人,外地会员主要分布在保定市及周边县区,会员中省级作协会员26人,市级作协会员32人。其中唐县籍省作协会员7名,市作协会员29名。会员们的职业涉及广泛,有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农民工、农民、自由职业者等,年龄最大的超过七十岁,最小的十五岁。
他们以小组活动为主,分小说、散文、现代诗歌、古体诗词、歌词小组分别进行作品研讨、采风走访、讲座学习等活动,越来越多的作者走上了《诗刊》《中华诗词》《诗选刊》《散文诗》等刊物。年,他们设立了唐河文学振兴奖。到目前,已经颁发唐河文学振兴奖六次,共有人获得奖励。通过表彰激励了作者们的文学创作,壮大了协会队伍,加速了文学人才培养。
协会不断组织会员参加保定文友会等县外的各种文学活动,开阔基层作者的文学视野。同时,他们邀请时任《诗选刊》主编的著名诗人刘向东、河北文学院院长司敬雪、作家石新茂、文学评论家桫椤、诗人东篱、石英杰、霜白等来唐县授课讲座、对当地作者作品点评,帮助大家提高了写作水平。
他们连续三年中秋诗会并网上直播,点击量最高的一次超过了6万。中秋诗会把会员的一些作品搬上舞台,以朗诵、歌唱、短剧等形式表演,丰富会员体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唐县县委宣传部、文化旅游局、教育局、仁厚镇等单位十分重视唐河文学发展,积极协调活动场地经费人员。唐县二中、唐县六一小学、唐县荣秀集团、龙之涵公司、惠晟箱包、香山生态园对协会比赛、出刊、场地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聚拢作者必须打造平台,先是创办了《唐河文学》杂志,又适应网络大潮发展趋势,打造出"唐河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