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短短几年报纸影响力咋不行了专门卖ldq
TUhjnbcbe - 2021/1/27 3:11:00

报纸影响力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还有多少人像以前一样早上上班没有份报纸看就觉得缺了点什么?地铁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还有几个人手里拿着一张报纸?还有多少人会看到报纸上的广告急切地打个电话过去询问?现在,还有几个人像以前那样在意报纸?短短的几年时间,报纸影响力江河日下,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有被边缘化的迹象。

就这么短短的几年,报纸影响力是如何衰减的?

现在,谁在看报纸?

前几天在大学里与同学们交流,在对学生阐述了一大通对报纸未来发展的看法时,一学生站起提问,“现在,我们周围大部分的同学都从不看报纸……”。

确实,到学校去看一看,还有几个人会看报纸呢?这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再年长一些的,就到地铁里去看,地铁是个很好的观察报纸兴衰的窗口。在前些年的北京地铁上,会经常见到人展开一份报纸看,那时候的地铁站台上还有很多报摊,地铁车厢里也经常有小贩叫卖报纸,当然也有喊着“*又出事了”的卖假报纸的报贩。但现在呢?地铁车厢里,基本上看不到读报纸的,一脸严肃的二、三十多岁的上班族们,无不手里拿着手持终端,包括iPhoneS、各种安卓智能机、电子阅读器,再无聊的也会弄个iPod听音乐。又有几个会看报纸呢?当然,除了免费的地铁报。这些人,本都是报纸梦寐以求的“高端人群”。

现在,谁在看报纸?

回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谁在看报纸?在晚报之前,是*报占据报业市场的主流,*报的读者是*员干部,除去文革时的不正常情况,上世纪80年代,读报的人群主要是**干部,老百姓一般不读报。在都市报繁荣之前是晚报,赵超构提出了著名的晚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观点,使晚报更贴近百姓一些;但晚报的文化味很浓烈,当时和现在著名的晚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今晚报》等,无一不是以文化味浓而著称;于是,晚报仍然是**干部在读*报之余的调味品;晚报培养了**干部工作之余的读报习惯,而在以前,读*报主要是为了工作。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普通市民读者的读报习惯被晚报培养起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报纸分化出都市报,都市报通过大量家长里短的社会新闻、新闻策划、街头活动、订报赠品敲门发行等突破性的创新,培养了市民的读报习惯。记得《华西都市报》创刊后一张传播频率很高的宣传画就是一个戴着草帽的三轮车夫在看报纸。那时候培养的读者群也构成了现在报纸的核心读者群。十几年过去了,报纸至今仍然在享用都市报创刊时的成果——市民阅读报纸的习惯。

但是,这些年呢?报纸没有发掘出新的读报人群,十几年前的成果——读报纸的人正在慢慢老去,退出,新的读报者却没有加入……

培养阅读习惯的各种方法,比如做活动、进学校、培养小记者等方法各地都用得比较多。但总体感觉远不如20年前那样轰轰烈烈、立竿见影。当然,这跟渠道多元,活动效果不好有很大关系;但更为重要的是,活动已经没有了以前那种创造性的突破。有些报社,做了十几年的“读者节”,到了现在还是“读者节”,活动内容依然是老三样,唱歌、抽奖、学雷锋;卖票、卖报、卖广告。更值得细细品味的是,现在报社组织的这些活动有着太多的赢利指向性,一搞活动就得来钱。报人们是否可以思考一下,你所在的报社这些年有没有搞过不来钱的活动,纯粹是为了培养读者阅读习惯的活动。不是说不能用活动来搞钱,而是,报业的困境已经使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这种纯粹的以活动搞钱的诉求了。偶尔短视没有错,最怕的是一直短视,看不到长远。

一年要做几千个活动!?

“《南方都市报》形成品牌影响的活动每年大概有十场,但若不论规模,则大大小小的活动至少五六十个。”[1]一家报纸甚至公开报道说,一年要做几千个活动。看到这些信息,我在思考:

这一方面说明这家报社的努力与勤奋及策划思路的创新力度;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活动的影响力被稀释,活动效果不佳,还才要这么多的活动来保证报纸经营。更为重要的是,这说明现在报纸影响力衰微,报业经营乏力,才需要用这么多的活动来维持。

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都市报刚创刊时,往往一个活动就能“万人空巷”,甚至成就一张报纸的“传奇”。年,《华西都市报》刚创刊时,借助于几个著名的策划一跃而起。比如“府南河大合唱”、“孩子回家行动”、“李波反暴利”、“大音棚事件”、“四川明星回家乡”等等活动,无不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2]其对报纸影响力和发行量的推动让现在的报人们好生羡慕。

现在呢?报纸好不容易策划的一个活动,点子好、运作方式成熟、举办者经验丰富、投入成本大,但参与者寥寥,反响就是平平。还看过哪张报纸有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活动策划吗?还有一个策划让一份报纸站住脚,或抢位成功的例子吗?

现在的报社,还需要用一年成百上千个活动来保证经营数字。房展、车展、装修展、婚博会、读者节,……如此数目巨大,种类繁多的活动策划下,一些报社的真实经营数据仍然是那么难看。

一个原因是媒介形态的多元化,现在拥有这么多的媒介种类,电视广播之外,还有手机、手机报、iPone、iPad、电子书、LED、楼宇电视、公交电视……光是网络上那么多的媒介种类就分食了原来属于报纸的注意力资源。还包括各种各样的栏目和节目种类,报纸能量在逐渐衰减。二是人们的需求、认知、消费多元化。多元化成为一个社会状态,报纸策划的活动影响力被严重稀释。

关键时候不做声

年10月,台风“菲特”使宁波遭遇罕见的大雨和城区积水,特别是余姚市,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地方,70%以上城区被淹,83万人受灾。宁波和全国媒体对余姚的台风水灾做了很多报道。但是在10月11日却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宁波电视台的卫星直播车遭余姚市民围堵,这条新闻成为百度和各大新闻网站头条,在微博和

1
查看完整版本: 短短几年报纸影响力咋不行了专门卖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