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兄提议,想在父亲杜波百年诞辰之际给父亲出一本剧作集,让我着手搜集整理父亲的剧作。恰好我刚刚退休,闲着没事,就把搜集整理父亲创作的剧本当成了一件重大事情来做。
父亲的文稿及保存的资料摆了满满的两个书柜,文稿摆放的井然有序,虽然纸张看着有些发*,却似乎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父亲写的这些剧作及文稿的底稿在我看来确实是沉甸甸的。
父亲一九二二年农历二月十八日出生于临晋县北关。年10月25日,这个伤感的日子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父亲走完了83年的风雨历程,离我们而去,不知不觉中,父亲已经离开我们16年了。父亲,您在天堂还好吗?无数个日夜里,我们想念着您。翻看着您的剧作和文稿,追寻着您的影子,我们只能在回忆中或者长辈的讲述中觅得您的样子。
年,父亲在临晋高小毕业后,即使有极度的不情愿,我的爷爷,还是把他送到了西安东大街的同心酒店当学徒。他在做事之余,不忘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读书伴随着父亲成长。年父亲如愿的进入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学习。年,抗日战争爆发,各类干部学校都在西安招收学生,父亲毅然决然的又选考了傅作义的**干部学校,从此投笔从戎。这批新招的学员,边学习边工作,直至毕业,父亲被分配到师的下属团*治部任干事,后又被调至35**治部宣传队当队员。年,傅作义为解决他的干部子女上学而设立的奋斗中学成立,父亲到学校担任教员,直至年夏末秋初离开学校。
年秋末,由赵西介绍父亲到西安力行新闻社任记者,负责采访经济新闻。日本投降后,社内人员四处奔走,该社不解自散,父亲于十月间离社。同年11月父亲即与赵西、蒙圣瑞、杨丁东、胡铁英等集资筹办《*河晚报》,任总编。12月1日创刊后,得到*的地下工作者高剑夫的鼓励和支持。《*河晚报》从舆论上支持学生运动,拥护双十谈判纪要,拥护重庆*协决议,后被西安市当局勒令停刊。年3月,《国风报》复刊,父亲由老乡张道忠介绍,与高剑夫、杨丁东等又参加了《国风报》,任编辑。年5月,《国风报》总编辑赵紫波被捕后,父亲便回到晋南。后到运城《民声报》任编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父亲以笔为武器,发表了《从奴才面相谈起》(原载民国34年9月10日《益世报》第二版)、《奴才与奴隶》(民国34年9月14日《益世报》第三版)、《如何对得起他们》(原载民国34年10月17日《益世报》)、《晋南一角》(上海《文萃》)等随笔、通讯等,讴歌革命,对揭露和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做出不懈努力。
年临晋解放,父亲回到临晋县,在北关小学任教员。年10月到临晋一完小任教员、教导主任。年7月在临晋县文化馆任馆长。临晋县与猗氏县合并后父亲任临猗县文化馆馆长。他对群众文化的热心、执着和不懈努力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也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年父亲参加山西省首届文艺新闻给奖大会,被授予甲等模范文艺工作者。他的作品《光荣夫妻》获得二等奖。
年8月父亲荣调到晋南专区人民蒲剧团任副团长。从此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年,父亲执笔改编的《意中缘》由晋南赴京演出团首演于太原,后赴北京、天津、长春、兰州、南宁、张家口、石家庄等地演出。剧本年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戏剧集成。山西卷》。年,父亲根据《宋史》及《杨家将演义》执笔编写《白沟河》剧本,由晋南青年蒲剧团首演,年赴京演出后,受到首都史学界、戏剧界专家和学者的赞誉,几十年来一直是广大戏迷心中的经典剧目。“文革”中,父亲因写《意中缘》《白沟河》,受到了批判。灾祸来得那么不可抗拒,父亲从此被剥夺了写作的权利,造反派安排父亲去看大门,剧团下乡演出时父亲又被安排看管戏箱。问题是这份苦难来得那么莫名其妙。当时父亲在心里受到的打击和压力是何等巨大,常人难以理解、知晓,只有父亲一个人默默承担,一个人扛着、忍受着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坎坷路经并且还要坚强地走下去。在古装戏遭禁演时,父亲在下乡生活期间,编写了《英雄楼下》(田迎春主演)、《中条山的春天》(王秀兰主演)等现代戏,与父亲接触的工农群众,在父亲的笔下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场景。年,父亲执笔改编的《麟骨床》先后在太原、北京等地演出,后由秦腔、京剧等20多个剧种移植上演。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首都各大报刊均有报道及评论文章。剧本获山西省剧本奖、中央文化部剧本创作二等奖。
父亲善良、仁慈、朴实、厚道,和蔼可亲,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姊妹几个,父亲不会给我们讲什么高深的道理,更不会谈什么理想信念之类的高论,只是希望我们能好好学习,长大了能有出息。从父亲的言谈举止中,我们能感觉到父亲的对我们的关爱。我们姊妹几个长大后大多去外地读书,父亲省吃俭用为我们提供学费生活费。在父亲未发出的信中看到,父亲为了给我兄长寄钱,想攒个整数,差四五毛钱都凑不够,还要给兄长写信说明。父亲养育我们是多么的艰辛,不懂事的我们,不知道远在外地的父亲是否吃得饱,穿得暖。生活中的我们幸福无比,这都是父母给予我们的。作为儿女,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后来我们姊妹中有两个上了大学,一个上了中专。令人欣慰、可以告慰父亲的是,他的孙辈们都已大学毕业,现在有研究员,有教授(特聘教授),有新闻工作者等等。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年到青年剧团工作后,与父亲在生活上和工作上的接触越来越多,见证了父亲的音容笑貌、劳作和悲欢。父亲平时少言寡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