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听“志愿者小分队”,您觉得这支队伍的人数有多少?若告诉您,这支“小分队”人数在千人以上,您是否觉得他们的名字起得有些不大气,甚至略显“寒酸”呢?多年来,这样一支“志愿者小分队”,将上千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聚集在一起,奉献着爱心,散发着正能量。
一支公益队伍
小分队的负责人叫常乐,本名常森,年出生,一家大型企业的普通员工。常乐这个名字本是他做公益时所用,“就是比较顺口,开始只是为了敬老院老人们好记。”常乐说,时间长了,同伴也不再叫他原名,都叫他“常乐”。
小分队的雏形,早在年就存在,当时的常乐和几个热心公益的朋友,跟着别人参加过几次公益活动,有了感受,也有了经验,更有了冲动。为了更好地开展公益事业,6个人成立了这支志愿者队伍,人少,就叫成了小分队。“其实没有总队,也没有支队,名字很随意,但我们做公益的事情并不随意,绝对是认真的,一直坚持到现在的规模。”常乐说。
这支队伍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壮大,在壮大中坚持本色,执着而低调地在公益的道路上默默前行。目前,他们已与我市的儿童福利院、养老机构和特教机构等结成固定志愿服务关系,都有定期的志愿服务。此外,“小分队”还努力完成更多的志愿服务,他们曾向青海地震灾区捐助物品,曾组织山区的孩子到太原参观学习。
最近一次志愿活动是今年4月11日,他们与其他机构一起组织了“阳光孤儿公益行”活动,服务对象是晋中市榆次区的十几名孤儿,这些孩子是通过民*系统的相关信息而确定。当天,孩子们在当地集中,集体赶到太原,参观动物园,参观科技馆,吃了平时很少吃到的美食。常乐说:“当天的活动得到了公交系统的支持,我们的活动也被他们所认可,几个人甚至表示要加入‘小分队’。”
据了解,志愿者小分队除组织开展各种志愿行动外,还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太原马拉松赛、二青会、创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均有他们的身影。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以公益促公益,吸引感召着更多热心公益的人们,加入“小分队”,从最初的6个人到现在的上千人。
一支爱心队伍
多年来,志愿者小分队已与市儿童福利院、福乐居敬老院、奶生堂一家特殊儿童教育中心等多家机构形成固定志愿服务模式,志愿者会定期定时地前往这些地方提供志愿服务。
每次活动,常乐会在群里发活动内容、时间、地点和参与名额,有空的人接龙报名,往往一两天时间就报满了。
“我们的志愿者基数大,每次活动三四十个人,轮流着,基本不会对大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有时候的活动甚至报不上名呢。”一名志愿者说。
常乐说,活动中有人会质疑,为什么要在这个养老院?为什么不多去些地方?为什么买这些东西去看老人?……这些疑问,常乐都考虑过。“比如每次活动内容、采购物品,是我们提前与养老院、自闭症学校协商好的。”对于质疑为什么只去一家养老院的,常乐也回复过,“老人们每天没什么事做,最需要的就是陪伴。如果常换地方,每次去一个地方,每次匆匆一面,蜻蜓点水,带给老人的还是陌生感,所以固定一家养老院,去两次有的老人就认识你了。多去几次,老人有了陪伴的感觉,志愿活动才有意义。”
对于儿童福利院,志愿者小分队则是刻意地减少了前往次数。那里的老师说,孩子们内心敏感,人们去多了会让他们产生矛盾心理。所以,志愿者由每个月去一次改为几个月去一次,去了也是放下东西就走,尽量不打扰孩子们。
志愿活动为什么要做、怎么做、怎么能让大家都满意,这些问题一直在常乐的脑海里萦绕。常乐认为,志愿活动是建立信任的一个过程,很多事,组织者必须想到前头、做到前头,大家就愿意相信你。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对此,志愿者赵先生表示,他之前也曾参加过其他的志愿者组织,但他后来被常乐的为人所吸引。“计划仔细、考虑周全,让我有认同感和信任感。”
一支透明队伍
志愿活动肯定涉及经费问题。起初,志愿活动时,是志愿者各付各的。后来,有队员建议“收会费”,还有志愿者表示,自己平时比较忙,无法参加活动,希望交点钱用于公益活动,人虽然不能去现场,也可以献爱心。
收取经费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活动,但该收多少钱、怎么花、怎么公布明细?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就容易引起成员猜疑。常乐说,他们最后决定在志愿者小分队的各个群里进行月捐,秉持自愿原则,每月1日至5日为捐助期,10元起步,不设上限。
如今,志愿者小分队的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