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欢歌庆丰年聚首话桑麻太原市城乡共庆丰收节
TUhjnbcbe - 2022/8/17 20:09:00
北京著名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717/4658077.html

丰收节迎泽分会场,游客美滋滋地抱起大南瓜。

谷穗低垂,玉米金*,又到一年丰收季。9月23日,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我市各县(市、区)农民群众组织多种活动,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农交会”上展成果

9月23日,第七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简称“农交会”)在晋中市太谷区山西省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举行。我市也借此机会,向省内外来宾展示太原现代都市农业取得的成就。

今年我市组织了70多家企业参展,参展规模是历届最大的一次。此外,我市还组织了清徐清泉山庄、阳曲桦桂示范园、万向农业科技园区、杏花岭区采薇庄园和迎泽区森栖谷小镇等13家休闲观光农业企业,展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势头。

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祠桂花元宵展位前,韩福元和韩伟父子两代传人现场展示“滚”制元宵技艺。如今,韩伟5岁的儿子也加入到了传承人队伍中。在祖孙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晋祠桂花元宵已经在市区开了三家连锁店,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素红表示,借助“农交会”这个平台,全面展现太原农业农村的发展成效,目的是进一步展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和信心,持续做强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打响特色品牌,推动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太原农业农村的影响力和综合实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晋祠水稻成网红

“农交会”首日,我市举行了晋祠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推介活动。

晋祠大米作为太原农耕文化的品牌,从“晋献嘉禾”到今天,一直被称为“皇家贡米”“北米之最”、华北名产,距今已经有多年的种植历史,有“七蒸不烂、味殊而美”之美誉,堪称米中珍品。

为了保护“晋祠大米”种植面积和品质,晋源区将晋祠大米的恢复保护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激发农村活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强化稻田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加工包装工艺等,主动对标农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加快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推进晋祠大米产业化发展,努力把晋祠大米打造成富农产业。如今,我市已建立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稻田公园也成为游客争相前往的“打卡”之地。

欢天喜地庆丰收

*澄澄的玉米、红彤彤的西红柿,都预示着丰收。9月23日,小店区“王琼故里·刘家堡村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开幕,除了农民朋友自编自演的舞狮、跑旱船、刘三推车等民俗表演,还有无公害农产品展销、晋剧演出等活动。

65岁的苗林珍当天早早就回到村里,与好姐妹王爱兰、王林转和李变开聚在一起。眼前*澄澄的玉米地、粉紫色的格桑花海、漂亮的非遗文化一条街,吸引她们拍照留念,录制小视频,发到抖音平台和朋友们分享。

《丰收的锣鼓震天响》《好收成》《天佑中华》等精彩节目,让村民鼓掌叫好。

据了解,刘家堡村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打造了“一花一果一柿界”三大种植基地,有花卉种植培育基地、水果采摘基地、西红柿种植基地,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是我市最大的西红柿种植基地。其创新“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让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

山村发展有活力

“敲锣打鼓喜连连,迎来乡村丰收年……”9月23日上午,迎泽区郝庄镇东祁家山村,知青、市民、村民欢聚一堂,游览新农村、共庆丰收节。

踏着喜庆的锣鼓声,人们走入东祁家山村。村口飘来阵阵肉香,两口大锅里分别盛放着红烧肉和炖鸡,这是张家河村龙池洞养殖场的产品。养殖场负责人韩润生热情地捞出香喷喷的肉,放在盘子里,送给游客品尝。

品尝到美味的猪肉,游客纷纷打问其来历。作为迎泽区规模最大的养殖户,韩润生历经8年艰辛奋斗之后,今年秋天,猪、羊、鸡的养殖数量翻番,品种也有所创新,收入稳定在每月三四万元,喜获丰收。

曾在东祁家山下乡的30多位知青也赶到现场。当他们看到村里刚刚翻新的“知青窑洞”,更是激动得上前合影。当年他们的住所,如今被村委会规划为民宿,吸引更多人体验山村生活,为山村发展注入活力。

藜麦测产迎丰年

“经农技人员测产定准,我们种的亩藜麦亩产可达公斤,总产8.7万公斤,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大丰收。”9月23日,古交市常山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郝海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山坡上,一大片五彩藜麦随风摇曳,呈现出火红、金*、紫红等五彩斑斓的色彩,宛如一幅天然的油画。农技人员忙着向参加观摩活动的种粮大户介绍藜麦有机旱作的主要技术和种植模式,并通过现场收割机的收获演示,展示藜麦有机旱作机械化收割作业的情况。

“今年古交农业部门推广种植藜麦,我们就试着连片种植了多亩,效果不错,明年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增加收入。”郝海英说。

今年古交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进藜麦有机旱作示范区建设。从深松整地、施肥耙耱、地膜覆盖、精播、收获等,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标准化作业。同时,从产品标准入手,打造标准化示范片区,培育特色品牌,发展订单农业,创新品牌营销,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确保藜麦种植增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迎接生活新起点

9月23日,随着舞蹈《我的家乡大丰收》的热闹开场,由省乡村振兴局主办的“庆小康·迎接生活新起点”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阳曲县录古咀村拉开序幕。

活动当天,歌伴舞《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了广大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希望收获理想,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欢快的舞蹈表达出农民丰收的喜悦。活动邀请了原娄烦县双井村第一书记李玲义讲述《我的扶贫故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阳曲县南留南村第一书记尤变清讲述《我的精准扶贫历程》,让在场的扶贫干部、农民朋友再次感受到那战天斗地的脱贫奋斗历程。

听着他们的讲述、看着精彩的节目,台下一张张洋溢的笑脸,见证着今天越来越甜的新生活。

示范田成“聚宝盆”

“今年谷子的长势不错,再过十来天就能收割了,每亩产量至少在公斤。”望着即将成熟的谷子,娄烦县杜交曲镇罗家曲村的冯旭东眼神中满是期待。

冯旭东是旺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说:“种下新品种后,小米的亩产量大大提升,锌含量比普通小米高35%。”合作社把这种小米注册为“晋谷芝”,并开拓了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与京东商城合作推广娄烦小米,让“晋谷芝”小米走出山西。

吴梅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来自太原市血液中心。今年,市血液中心与村里签订了60万元的小米订购合同,每一位献血者都能领到5斤高品质的富锌小米。

示范田不仅产出了高品质的小米,也给不少村民提供了工作收入。村民张文定一直在合作社打工,他说:“我家里的5亩土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自己啥都不用管,每年还能拿到多元的土地流转费,再加上在示范田干活挣的钱,一年下来收入不少哩。”记者周皓司勇王勇李杰华徐方伟王丹侯慧琴通讯员王璐梁好赵国华文/摄太原晚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欢歌庆丰年聚首话桑麻太原市城乡共庆丰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