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话号码用了5年,能贷10万。”“你怎么没有钱?手机上5步就能轻松拥有20万额度。”对于网友来说,这些充斥在各大平台上的互联网借贷广告语并不陌生。用网友的话说,看了这些广告,吃饭可以借钱、出行可以借钱、美甲可以借钱、追求异性可以借钱,不管你要干什么,只要你缺钱,仿佛全天下的人都可以借到钱。不管事实如何,起码借贷广告给人的感觉是这样。
去年12月下旬,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互联网借贷产品的使用者,都是被互联网广告轻松借、低利息的暗示所吸引,下载使用后就一步步中了“套路”。
“土味”宣传辣眼睛
办公室里,一位穿着时尚的年轻女同事请大家吃披萨,另一位衣着朴素的女同事善意提醒,月底了,要节省花钱。这时,这位穿着时尚的年轻女同事拿起对方的手机,几步操作,便帮其开通了15万元的网贷额度,并称,凭你的手机号,你也有15万可以花,干嘛要省钱。这个桥段就出自一家知名互联网借贷产品的广告。去年10月,该广告一度因鼓励不顾及还款能力的消费和其“土味”剧情受到网友的吐槽。
然而,就在上个月,某知名电商旗下借贷平台发布的一则视频广告,再创“土味”新高,被网友“喷”上了热搜。飞机上,因母亲身体不适,一名农民工穿着的男子向空姐询问能否开窗通风或换位置,遭到其他乘客耻笑。空姐推荐可以加钱升舱,正当男子囊中羞涩之时,一位西装男挺身而出,对他表示,不能让别人笑话,升舱的钱他出,随手拿起男子手机帮他开通15万元额度借贷。该广告引发巨大争议,“丑化农民工”“轻松放贷15万元,不用替别人考虑怎么还吗?”不少网友表达不满。
“老汉借钱追求空姐”“摊主帮顾客借款10万买小龙虾”“包工头欠薪跑路,农民工借8万回家过年”……类似这样的借贷广告还很多,一些知名借贷平台,也落入土味俗套。
不光是线上推广,互联网借贷平台的线下推广广告同样使出了美女、大款、豪车等视觉冲击极强的词汇。1月4日,记者在太原高新街附近一些小饭店和写字楼内看到,多家互联网借贷平台的线下广告也在隐含女士要舍得买衣服、买化妆品、男士要舍得给女士花钱等内容。
去年12月下旬,记者随机对名20岁至30岁的网友进行了网上调查,发现其中93人都在使用互联网借贷产品,86人是在广告影响下使用,53人不同程度感觉到了互联网借贷产品带来的困扰。
针对这种现象,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一些网络平台为获取海量客户,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诱导过度消费。”直指“土味”借贷广告乱象。
背后套路绕晕你
“你消费元,剩余额度元。”“你的信用值15万元。”记者注意到,互联网借贷广告都有一个共性,借贷额度描述得和余额一样,打消了网友借钱消费的心理防线。同时,不光宣传好借,而且宣扬好还。那么,借来的钱真的这么好还吗?
今年23岁在太原工作的刘鑫博,去年9月看上了一双球鞋的售价高达4元,刚毕业的他每月工资不过元,加上房租和日常开销,根本没有能力购买这双球鞋,但在互联网借贷广告免息、低息的轮番宣传下,下载了一款借贷软件,被授信5.6万元额度,在借款买下心仪的球鞋后,开始了多次借款消费,竟然在两个月内借款消费了3万多元,最终要支付利息和本金时,他却难住了。“当时,广告说每天只要一瓶水的钱。我想着利息也不高,再做个分期就可以慢慢还了。可利息超出了我的想象,分期还有额外的手续费。我本来收入就不高,最后只能向父母张嘴要钱补上了窟窿。”刘鑫博说,“我都后悔死了。”
“每天利息也就一瓶矿泉水的钱”是互联网借贷广告弱化还款压力的一种宣传套路。以多数互联网借贷产品万分之五的日息计算,借款1万元,每天要支付5元的利息,一年要支付元利息,折合下来,年化还款利率达18%。
刘鑫博介绍,和他一样向互联网借贷平台借钱超前消费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在年底发布的《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指出,中国使用信贷产品的年轻人占比高达86.6%。
“广告里面每天说网贷方便,加上自己自控能力差,才有了今天的结果。”谈起网贷的经历,今年36岁在太原一家培训机构当音乐老师的车丽后悔不已。据她回忆,年,在广告的吸引下,她第一次在网上借到了钱。“第一次是正规平台,前后借了8万多元,还款出现了困难,只能找一些小平台借钱还。后来我才知道,我上套了,很多小网贷平台互通了我的信息,每当我要还款时,就会有一个新的网贷平台广告推给我,我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直到有一天,我彻底还不上了。”车丽说。无法还款的她,每天都会收到各种催讨电话和威胁,不单是自己,手机通讯录里所有的人都被催款的人联系过。“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我卖掉了县城的房子还债。来到了太原,想要告别过去的生活。”车丽指着手机里好几个“负债人互助群”说,其实全国和她一样的人还有不少,大家每天都在分享负债的生活,争取早日“上岸”。
理性消费才可取
借贷过度消费产生的危害显而易见,当事人除了陷入还款的经济压力外,还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为还债铤而走险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年12月29日,银保监会发文提醒消费者。“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
太原某银行大客户经理江云浩介绍,互联网借贷作为经济生活中信用消费的补充,对于消费者改善生活和合理盘活资产是有帮助的,但一定要合理使用,科学的月消费贷款是不高于月总收入的55%。“银行在放贷时,对于客户的收入和资产情况是有严格审核的,还款能力由银行进行评估。而互联网借贷,多倾向于信用贷,借款流程又相对简单,授信额度普遍较高。这对于贷款人来说,还款能力只能自我评估了。如遇非理性大额消费,很可能出现欠款情况。”江云浩说,要改善这种情况,互联网借贷平台还需对借款人资质进行严格审核,授信与其还款能力相匹配的额度。
为治理互联网借贷存在的问题,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网络小额贷款从业机构要根据《办法》的总体要求和精神做好自查和整改。“禁止诱导借款人过度负债、多头借贷。”年12月31日,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再次谈及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相关问题时表示,部分互联网平台存在公司治理不健全、利用数据垄断谋求特殊利益、诱导过度借贷等问题。
除了制度建设,养成年轻人正确的消费观也至关重要。心理咨询师魏潇逸介绍,年轻人对自己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是高估的,从网络平台贷款的时候,总觉得平时少吃点,少用点就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其实,没有这么简单,当提前消费形成习惯时,该用的是很难省的。同时,这些年轻人往往很少和家人沟通,导致家人无法发现他们的变化。“家人可以试着与年轻人多沟通,了解他们内心想要的。从谈吐中观察是否在生活中有不正常的还款压力,进行正确引导,减少损失。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要过度谈及物质的比较。如发现有借款消费成瘾的情况,应该及时找专业机构进行疏导、治疗。”魏潇逸介绍。王宇
来源:山西日报